在幣圈,理解背後邏輯遠比照圖行事來得重要。本文從因果推理出發,深入探討 BTC.D 的常見誤解,提醒讀者別讓錯誤的指標關係誤導了投資判斷。
(前情提要:我決不做突破單的原因:莊家獵取流動性的陷阱 )
(背景補充:現貨鑽石手必讀:另類的包租公逃頂策略 )
前言
敝人在做研究的其中一個原則,就是「先搞懂原理」。
在不知道背後邏輯的情況下,拿去分析市場,很可能得出一些過度擬合的結論,最終買單的還是自己的錢包。
今天打算來聊一下 BTC.D(比特幣市占率),以及一些常見的應用誤區。
因果關係
一天,某 A 被外面的狗叫聲吵醒,醒來發現外面在下暴雨,起床後發現自己家裡的地板多了個盆,一問才得知:因為天花板漏水了,所以室友拿了個盆來接水。
後續某 A 遇到了第二次、第三次相同的情況,於是某 A 得出結論:「狗叫時,家裡的地板會多個盆」
很顯然,這個結論存在明顯的毛病。
「下暴雨 ⭢ 狗叫 ⭢ 天花板漏水 ⭢ 室友拿盆接水」這個邏輯本身沒問題,但這也是多數人最容易陷入的誤區。
其中的矛盾在於:「下暴雨會導致狗叫,但狗叫不代表一定下了大雨」
BTC.D 下降才能開啟山寨季?
同理,我們來看看以下論述:
- BTC 漲幅放緩 + 山寨幣暴漲 ⭢ BTC.D 下降
- ETH 暴漲的時間,通常對應到山寨幣暴漲的時間
問題來了:以上兩條論述都是正確的,但能否導出「BTC.D 下降才能開啟山寨季」的結論?
顯然不行。
首先,是因為「BTC 漲幅放緩 + 山寨幣暴漲」,才導致 BTC.D 下降,並不代表 BTC.D 下降就必然會迎來山寨季!
(天空下雨,地板會濕;不代表地板溼了,天空一定下雨)
其次,ETH 暴漲的時間,通常對應到山寨暴漲的時間,雖然這是對的,但由於歷史樣本數實在太少,並且兩者之間不存在必然的連動關係(沒有邏輯)。
講白了,就是我們無法用一個這麼不嚴謹的推論過程,來作為我們下注的依據。
最後,大家似乎都忽略了「幣圈市值極度不均勻」的事實。
BTC 市佔率極高,但其實身為二哥的 ETH 也同樣具備很高的市占率。
BTC.D 的走勢,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受到 ETH 的牽引。
如圖,我把 BTC.D 的圖表上下翻轉,然後和 ETH/BTC 匯率走勢進行比較,並標註了其中幾個基準點,方便各位讀者比較。
我們可以很明顯的看到:兩條線的形狀存在極高的相似性!
結語
統整一下:
- BTC.D 是結果,而非原因
- 雖然歷史上 ETH 和山寨幣暴漲的時間接近,但不代表下次也是
- BTC.D 的走勢,極大程度受到 ETH 表現的牽引
因此,要拿 BTC.D 作為判斷山寨季是否開啟的因素,顯然有問題。
當你看到 BTC.D 大幅下降時,很可能只是 ETH 正在上漲;而 BTC.D 的技術線圖,又無法作為分析、預測的依據。
再說一次:BTC.D 只是結果,而非原因!
用結果來反推原因,在邏輯上完全無法成立。就像你看到「天空下雨,地板會濕」,不能反推「地板溼了,必然是天空在下雨」。
以上就是今天的分享,希望對你有幫助,感謝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