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罕見質問地方官員,中國整治產能過剩與無效競爭「反內卷」,對 AI、新能源車與算力產業的衝擊會有多大?
(前情提要:黃仁勳:我們都認同「不用AI的人會被取代」、適當開放中國市場能讓美國更強 )
(背景補充:中國急了?服務貿協八月啟動「穩定幣與跨境電商創新發展」高級研修班 )
中國 7 月中旬舉辦的中央城市工作會議原本聚焦城市治理,卻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罕見當眾質疑地方官員產業佈局過於相同,一句「上項目,一說就是幾樣:人工智能、算力、新能源汽車,是不是全國各省份都要往這些方向去發展產業?」
習近平的重話當然掀起波瀾,中國產業風向點燃「反內卷」氣氛,也讓外界得以窺見中國經濟結構調整的代價。
「內卷」是中國慣用語,形容內部競爭到了惡性循環,沒有人能佔有領先的喘息時刻。「反內卷」談的是解決這種重疊無效的投資。
高層訊號連發
這次中央城市工作會議是十年來首次召開。《人民日報》罕見全文刊出習近平的口語化發言,凸顯政策層級之高。事實上,官方整治「內卷」步驟已鋪陳好幾個月了。
3 月政府工作報告率先把「整治內卷式競爭」寫進文本,
6 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完成修訂,
7 月中央財經委員會再度提到治理無序競爭、推動落後產能退出。官方環環相扣,打擊產業發展內卷意圖很明顯。
AI、電動車、算力三大過剩
第一個被點名的是人工智慧。
中國從 2025 年初「深度求索」模型爆紅後,AI 被官方視為中美競爭勝負手。阿波羅全球管理公司首席經濟學家斯洛克提醒,AI 泡沫也許重演九零年代的網路泡沫,標普 500 前十公司市盈率攀升也加深外界疑慮。習近平本人更透過官方渠道強調創新與差異化,警告重複投資。
新能源汽車同樣內卷。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指出中國當下出現廣泛的「零公里二手車」亂象,經銷商把新車掛牌成二手車出售,部分車企默許以營造熱銷假象。國家發改委已將此列為典型案例並約談整頓。Business Insider分析認為,過度競爭導致價格戰、利潤被壓縮,產能過剩反而拖累整體估值。
算力建設也暴露閒置難題。多家上市公司公告伺服器上架率不足,《數據中心綠色低碳發展專項行動計劃》訂下 2025 年上架率 60% 的硬指標,反映目前仍有大量空轉。上海超算中心主任李根國公開表示:
各地數據中心建設同質化,加之實際需求不足,導致部分算力長期閒置。
政府基金重疊投資
高層痛批背後,是長年政府主導投資模式引起的結構性副作用。光 2025 上半年,一級市場有 67% 資金來自地方國資,集中於半導體、AI、新能源與生醫。
彭博報導指出,政府引導基金仍是市場主力。學術研究則提醒,這些基金可能加劇城市間高技術投資同構化,形成低層次重複建設。中國經濟學家張維迎直言:
政府主導的投資基金缺乏退出機制,人為延長僵屍企業生命週期,扭曲競爭秩序。
地方官員對於政績的焦慮,進而放大這股投資衝動。近期倒閉的哪吒汽車拖累多省財政基金,就是典型案例。
反內卷,阻止國內經濟再惡化
當國內需求無法消化產能,低價產品湧向海外,衝擊國際市場。經濟學人智庫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蘇月指出:
中國決策層擔心產能利用率,但貿易夥伴更在意產量成長。
美國財政部長也多次對中國電動車補貼表態關切,反補貼與反傾銷調查隨之升溫。
長三角一位製造業者對 BBC 透露,公司在疫情期間盲目擴產,如今需求疲弱,「虧一點點」只為維持員工就業。這段話揭示「反內卷」的現實難題,在壓縮落後產能的同時,必須兼顧就業與社會穩定。
習近平對國內產業拋出的質問,意味官方不能再容忍同質化產業競賽了。然而,從出台政策到產業異動需要時間,市場真正表現才是最後打分數的地方,我們最終會看到中國產業結構調整能走多遠。
📍相關報導📍
習近平大讚區塊鏈:與AI、大數據同為「中國數位經濟發展」重點技術
川普罕見服軟:我一直都喜歡習近平,但他太強硬了協議很難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