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完整懶人包】認識比特幣!原理與應用全面解析|動區新手村
  • Account
  • Account
  • BlockTempo Beginner – 動區新手村
  • Change Password
  • Forgot Password?
  • Home 3
  • Login
  • Login
  • Logout
  • Members
  • Password Reset
  • Register
  • Register
  • Reset Password
  • User
  • 不只加密貨幣,談談那些你不知道的區塊鏈應用|動區新手村
  • 動區動趨 BlockTempo – 最有影響力的區塊鏈新聞媒體 (比特幣, 加密貨幣)
  • 所有文章
  • 最完整的「區塊鏈入門懶人包」|動區新手村
  • 服務條款 (Terms of Use)
  • 關於 BlockTempo
  • 隱私政策政策頁面 / Privacy Policy
動區動趨-最具影響力的區塊鏈新聞媒體
  • 所有文章
  • 搶先看
  • 🔥動區專題
  • 🔥Tempo 30 Award
  • 加密貨幣市場
    • 市場分析
    • 交易所
    • 投資分析
    • 創投
    • RootData
  • 區塊鏈商業應用
    • 金融市場
    • 銀行
    • 錢包
    • 支付
    • defi
    • 區塊鏈平台
    • 挖礦
    • 供應鏈
    • 遊戲
    • dApps
  • 技術
    • 比特幣
    • 以太坊
    • 分散式帳本技術
    • 其他幣別
    • 數據報告
      • 私人機構報告
      • 評級報告
  • 法規
    • 央行
    • 管制
    • 犯罪
    • 稅務
  • 區塊鏈新手教學
  • 人物專訪
    • 獨立觀點
  • 懶人包
    • 比特幣概念入門
    • 從零開始認識區塊鏈
    • 區塊鏈應用
  • 登入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所有文章
  • 搶先看
  • 🔥動區專題
  • 🔥Tempo 30 Award
  • 加密貨幣市場
    • 市場分析
    • 交易所
    • 投資分析
    • 創投
    • RootData
  • 區塊鏈商業應用
    • 金融市場
    • 銀行
    • 錢包
    • 支付
    • defi
    • 區塊鏈平台
    • 挖礦
    • 供應鏈
    • 遊戲
    • dApps
  • 技術
    • 比特幣
    • 以太坊
    • 分散式帳本技術
    • 其他幣別
    • 數據報告
      • 私人機構報告
      • 評級報告
  • 法規
    • 央行
    • 管制
    • 犯罪
    • 稅務
  • 區塊鏈新手教學
  • 人物專訪
    • 獨立觀點
  • 懶人包
    • 比特幣概念入門
    • 從零開始認識區塊鏈
    • 區塊鏈應用
  • 登入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動區動趨-最具影響力的區塊鏈新聞媒體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Home 人物專訪

獵頭解讀:Web3 業界現在需要什麼人才?

wublockchain by wublockchain
2025-05-12
in 人物專訪
A A
獵頭解讀:Web3 業界現在需要什麼人才?
93
SHARES
分享至Facebook分享至Twitter

在這場專訪中,Talentverse 創辦人 James 深入分享了他在 Web3 獵才領域的實戰經驗,並探討了這個高速變動產業對人才的獨特需求與未來趨勢,揭示何以「純粹」、「科技賦能」、「全球交付」成為 Talentverse 的核心價值。本文源自 曼昆品牌部 所著文章,由 wublockchain 轉載。
(前情提要:Heurist Mesh:建構 Web3 原生組合智能 )
(背景補充:解讀Web3 AI賽道6大現狀:相比AI Agent,機構更關注基礎設施 )

本文目錄

  • Talentverse 的獨特價值:純粹、科技賦能、全球交付
  • Web3 需要什麼樣的人才?
  • 年齡限制與轉行機會
  • 人才供需的新趨勢
  • 薪資、風險與僱用模式
  • 成功與失敗的案例啟示
  • Talentverse 的願景
  • 進入Web3 的轉折與建議
  • Web3 對法律人才的需求
  • James 的人生洞察

 

Talentverse 的獨特價值:純粹、科技賦能、全球交付

牛小靜律師:這次訪談的主題是Web3 產業需要什麼樣的人才,以及它的未來前景如何,是否值得優秀人才加入。先請您介紹一下Talentverse,您認為它有哪些獨特價值?可以用幾個關鍵字概括嗎?
James 老師:當然可以。我腦海中有三個關鍵字:
1. 純粹:獵人頭業裡,大家涉及各種領域,例如消費品、網路、金融、房地產等等。但我們很純粹,可以說是只做Web3 和區塊鏈產業的獵人頭公司,所有的顧問和業務都聚焦在這個垂直領域。
2. 科技賦能:業界有些所謂的Web3 獵人頭公司,但營運方法和業務流程偏向傳統或營運型。我們除了擁有一定規模的顧問團隊,還自建了人才庫。在過去的幾個週期裡,我們累積了大約5 萬名專門從事Web3 和區塊鏈,或對此感興趣的人才,形成了自有的人才庫。同時,我們積極探索並應用AI 技術,無論是在sourcing 找人或溝通環節,都利用了AI 工具,所以我們是非常科技賦能的組織。我們還有大約3,000 多人的社區社群,在小紅書、微信、Telegram 都有專屬頻道。
3. 全球交付:雖然我們起源於中國,但得益於上個週期和這個週期許多華人老闆出海或參與全球化進程,我們也隨之做了全球化佈局。目前顧問團隊除了在中國大陸,也分佈在日本、北美、東南亞等地。過去幾年我們交付的職位涵蓋了除非洲外的幾個主要大洲和市場,有不少成功案例。
牛小靜律師:感謝您的分享。聽到「純粹」、「科技賦能」、「全球交付」 這三個詞,我覺得曼昆律所和Talentverse 有相似之處,都是深耕Web3 的垂直玩家。那您大概是什麼時候進入Web3 產業的?
James 老師:我稍微介紹一下我的背景。 2007 年在上海研究生畢業後,先在一家當時很有名的專業獵人頭公司工作了三年。從2010 到2020 年,我一直在企業端擔任招募負責人或HRBP 角色,期間見證了國內經濟的一些發展趨勢。一開始,我在一家外資銀行負責技術營運和職能板塊的招聘,做了四年。後來去了一家美國服裝零售公司,負責大中國區的招聘,包括總部和門市。 2017 年我轉到民企,當時房地產和資管業很火,我加入了一家民營企業的資管和財富管理公司。之後又去了一家民營上市公司,負責集團所有招募及海外事業部的HR 工作。後來還涉足過互聯網,做了一段時間。
接下來就談到Web3 相關的內容了。我在2020 年開始進入這個領域。其實這裡有些故事,因為當時網路和Web3 的人才流通性已經顯現。我先認識了Bybit 的Ben,那時Bybit 規模還比較小,在上海。 Ben 的視野和談吐讓我印象深刻,透過中間人我們聊了幾次,但陰差陽錯沒加入Bybit。不過我們現在關係不錯,常常聯絡。後來我去了幣安,負責全球招募一段時間。坦白說,那時我只是聽說過Web3 和區塊鏈,對它的了解不深,也不像現在這麼有信仰。但還是要感謝時代的機遇,所以從2020 年開始,我正式從事Web3 和區塊鏈領域的人力資源工作。
牛小靜律師:聽下來您的職業經驗特別豐富。雖然跨越了許多行業,但主線似乎一直是人力資源對嗎?

James 老師:對,這一點沒變。不管在什麼產業、領​​域或國家,核心能力或職責始終是招募和人力資源。

Web3 需要什麼樣的人才?

牛小靜律師:您提到“陰差陽錯”,讓我很好奇。很多年輕人剛畢業時,可能無法明確規劃人生,也不知道適合什麼產業或職位。對於即將走出校園或剛步入社會的人,您有哪些具體或個人化的建議?他們適合選擇Web3 這樣的行業嗎?
James 老師:我在職涯中面試過幾萬人,從年薪千萬的主管到優秀學生都有。如果讓我給學生一些建議,雖然我們今天聊的是Web3,但我認為有個普適的原則:一定要從自己的興趣和天賦出發,去選擇一個能長期累積的行業。職涯發展的路徑和年限很長,必須是自己喜歡、願意投入的領域。如果在職位上還能結合自己的天賦,不管是Web3 還是其他產業,這樣的工作和生活氛圍以及成長才是最佳的,投資報酬率也會最高。
牛小靜律師:結合您的經歷,從傳統產業到網路再到現在的Web3,進入Web3 前後,您體感有哪些主觀差異?
James 老師:Web3 是個動態變化的產業,目前來看有幾個較大差異點。
第一個,Web3 是高風險產業,機會很多,風險也很多,這是一個平衡,高風險的地方機會也大,所以吸引了大量新人才和新資金湧入。
第二個,在過去十年左右的幾個週期中,Web3 從小變大,出現了許多跨界現象。例如原來是藝術家,轉為Web3 成了NFT 創作者;或是金融學家、大學教授,把理論變成DeFi 模式,跨界很常見。從人力資源或組織角度來看,Web3 的組織多元化是傳統企業難以企及的。過去國內疫情和Web3 出海等因素,讓組織從中心化慢慢變成去中心化,後來發現去中心化有問題,又出現了混合模式。我們有個客戶,平常大家分散工作,但每個月會有幾天集中辦公,這種形式在傳統500 強或工業公司不太常見。
還有一點,Web3 是個價值放大器。如果你在風口敘事或週期高點,能極大提升個人或公司價值;但在周期底部,價值可能會縮水,甚至低於本身價值。這是與傳統行業的幾個不同點。
牛小靜律師:您提到高風險與機會並存,那選擇進入Web3 是不是需要比較強大的內心,例如可能會面臨幾個月收入不高甚至沒收入的情況?
James 老師:是的,我們的體感是這樣。例如上個週期,FTX 暴雷和Luna 事件發生時,市場可以用「哀鴻遍野」 形容,很多組織裁員,別說招人,連維持都難。在這種週期性產業,熊市時必然是人才過剩、機會減少,所以要有心理準備。
牛小靜律師:Web3 的周期性發展似乎比傳統產業甚至網路產業快得多。我們看到其他產業大周期可能是10 年甚至幾十年,而Web3 可能兩三、四年就是一個週期,對嗎?

James 老師:對,這個比喻很好。傳統產業,例如互聯網,企業從誕生到上市通常需要7 到10 年,投資機構一般以「5+2」 模式投7 到10 年。但Web3 目前依托比特幣四年減半的牛熊交替週期,許多創新項目無論是走股權融資還是token 融資,上市週期大大縮短,所以整體週期性更短。可以從上市節奏來對標。

年齡限制與轉行機會

牛小靜律師:現在很多網路大廠裁員到45 歲以上,薪資要求高,前途不光明。對於40 歲以上的人,Web3 產業對年齡的限制還那麼大嗎?
James 老師:這是個趨勢變化。過去,上個週期到去年,年齡不友善程度甚至比傳統產業更明顯。因為大部分專案方由年輕創辦人創立,他們有良好學歷背景、雙語能力、新潮想法,創投願意支持。 80 或70 前的人對Web3 的認知和接受度比年輕人慢,導致能力和年齡出現斷層。
但現在有新變化,美國透過比特幣和以太坊ETF,川普也大力支持區塊鏈,傳統金融機構和公司開始湧入。不只是追求科技創新,還有傳統金融、資管、保險等領域進入,這些領域對年齡較大的人有優勢,不只講技術,還涉及資金、資產、人脈、網絡等因素。隨著Web3 多樣性和市場規模擴大,年齡因素會比以前更友善。
牛小靜律師:如果有人想從其他行業轉行到Web3,他們過去的職業背景或所處行業中,哪些更容易受到Web3 的歡迎?
James 老師:我舉個例子。最近在東京見了一個國內機構,他們收購了一家海外有加密貨幣牌照的銀行,原先做傳統商業銀行業務,團隊裡有區塊鏈和數位貨幣專家。現在他們要開展穩定幣業務,需要幾類人才。
第一類是市場人才,來自傳統金融機構的市場人員,他們的推廣範圍和branding 調性符合傳統金融人士的美學眼光,但業務轉向穩定幣或數位貨幣場景。
第二類是BD 人才,原來在傳統金融機構做貿易或銷售的,有網路和銀行Know-how,能把經驗嫁接到數位貨幣和合規性解決方案上。
所以,如果能把原有背景結合區塊鏈在業務上的應用,嫁接過去的能力或資源,轉行會比較順利。

人才供需的新趨勢

牛小靜律師:目前從人才和專案方的供需兩端來看,是人才短缺型還是飽和型?有沒有一些新的規律?
James 老師:這個問題很有意思,對我們的業務策略調整也有影響。我從兩個維度來看。
第一,2014 到2021 年之前,例如17 年或更早到21 年,整個市場人才是供小於求,大家對人才稀缺程度要求更高。當我在幣安時,Web3 和區塊鏈從業者少,尤其是技術人員,我們不惜代價從網路大廠和傳統金融機構挖人。現在隨著全球和國內人才不斷湧入,結構變了,第一時間找人不會只看互聯網大廠背景,而是優先看有沒有相關行業經驗,找不到再擴展到互聯網領域,供給程度比上兩個週期好很多。
第二,更有指向性的向度是,2024 年上半年我們為專案方招了許多技術人才,但下半年到目前,技術職缺降低,反而BD、市場、品牌等職缺變多。背後原因是,熊市轉牛市時,專案方急招技術人才為listing 做準備;到多頭中期,大家衝刺listing,品牌、市場、營運端投入增加。還有個指標,四年周期中,前一年多是專案方招募量大,大型機構如交易所招募少;現在交易所和大型機構招募量增加,專案方減少。這兩個維度能幫我們判斷市場走到什麼階段。
牛小靜律師:隨著Web3 市場越來越繁榮,我們對人才挑選的標準或維度是不是也變高了?您提到一開始只要有網路大廠背景,現在是否需要既懂網路技術又了解Web3?
James 老師:對,這是供需變化的底層原因。當從業人員少時要求低,從業人員多時要求高。現在標準明顯變嚴,過去對業界經驗、語言能力沒多要求,現在基本上要Web3 經驗,最好中英流利。再精進會看教育背景,至少985、211 名校畢業,甚至挑剔過往經歷,有沒有在知名計畫方或大型機構工作。這些篩選標準側面證明你對產業的認知和底層能力夠不夠。
牛小靜律師:近兩年社會流行「卷」 這個詞,各行業越來越卷。 Web3 產業是不是也越來越捲?它的捲跟其他行業有無差異?我們雖然卷,但更有前途嗎?
James 老師:Web3 卷的強度更大,單位時間更集中,但時間短,能看到的希望和收穫遠高於傳統行業。 Web3 更多卷效率和想法,傳統行業除了捲效率和想法,還捲人際關係,所以Web3 的捲更純粹一點。

薪資、風險與僱用模式

牛小靜律師:Web3 因風險高,薪資比傳統產業更誘人?過去一年有哪些高薪職位可以分享?
James 老師:薪資最終取決於市場供需和資產總規模。過去上個週期,從傳統產業跳到區塊鏈,漲幅30% 都算低的,大家覺得風險高、可能失業,漲得多很合理。但這個週期,因網路裁員和業務受影響,很多人在失業狀態,心理預期降到跟網路持平,增幅不如上週期誇張。
個案更取決於核心能力,如果你是市場上少數能做到的人才,會有很大溢價,不管是技術、產品還是市場。從數字上看,技術崗帶寬從3000 美金到2 萬美金,取決於技術領域和經驗,前端或經驗少的偏低;市場端從3000 到1.5 萬- 1.8 萬美金。所以最重要的是你的能力和經驗是否是對方最需要且無可取代的。
牛小靜律師:Web3 薪資結構與發放方式是怎麼樣的?都是用代幣或加密貨幣嗎,還是混合?主流是什麼?
James 老師:傳統產業為基本薪資,12 或13 個月薪資加年終獎,績效評分0 – 4 個月,上市公司有RSU 分年vesting。 Web3 形式多樣。
大型合規機構發法幣,交社保、五險一金,走得很合規,像傳統企業,我們有這樣的客戶。也有不合規的,發基本工資加穩定幣,社保依最低標準或跟員工協商。項目方多是offer letter 形式,發法幣、穩定幣,還有token 激勵,取決於部門和等級。 Token 是雙面刃,兌現時回報遠超固定薪資,沒兌現會有損失。這也反映行業高風險性。
牛小靜律師:聽下來,Web3 從業人員可能面臨比傳統產業更高的風險,例如專案結束或專案方倒閉,關係斷了就斷了,很難拿到經濟補償。這會不會影響薪資水準?
James 老師:是的,風險高可能推高薪資預期,但最終還是看供需關係。上個週期高風險合理化高薪,這週期因人才供給增加,漲幅不如以前誇張。薪資高低還是取決於市場和個人能力。
牛小靜律師:現在Web3 的僱用或招募領域,人才與專案方或雇主的合作模式是什麼?是勞動關係,還是普通合作關係,或是靈活搭配,雙方更像是互相合作?

James 老師:形式很多,我們也踩過一些坑洞。從規範性來看,大型機構和交易所會簽勞動合約或合作關係,主體不一定在境內,取決於職位。項目方多用offer letter,海外可能認可,但在國內法律效應弱。目前勞動關係設立未統一標準,取決於專案方或機構定位及候選人市場價值。還有專案外包形式,如設計、品牌升級、官網開發,不簽勞動合同,以外包處理,形式多元。

成功與失敗的案例啟示

牛小靜律師:您面試過那麼多人,有沒有成功和失敗的案例可以分享?例如轉行或入職Web3 後發展好的案例,成功原因是什麼?失敗的又有哪些坑或主客觀因素?
James 老師:成功的案例,例如2020 年或更早加入幣安、OKX、Bybit 的人,只要堅持到現在,在能力、行業認知或收入上都有不錯結果,這是時代給的機會。未來也一樣,要在產業早期加入,吃到起飛紅利,個人努力重要,但產業助力很大。個體上看,成功者有幾個特質:
第一是主動性,例如有個做平面設計的同學,原不是Web3 設計,但他主動接運營的事,別人不做他說我來,把工作當學習,老闆付錢讓他成長,這種態度幫他成長很大。
第二是成長性思維,遇問題或失誤,有人推卸責任,有成長思維的人反思自己哪裡不足、做出改變或帶領別人改變,與人合作評價高。
第三是強烈好奇心,Web3 發展快,好奇心不強的人不會想進來,除非被迫。好奇心讓他發現新機會、迎接挑戰,看到新事物會興奮,自驅力強。
最近一個案例,32 歲大廠程式設計師被裁,找工作半年多,我們推薦一家Web3 名企,他卻選了小米offer。我建議他試Web3,他有大廠經驗,Web3 薪資高、不用去北京,抗風險性更強,路徑更寬,他還在考慮。
失敗的案例多是缺乏準備,跟不上產業快節奏,錯過窗口期。
牛小靜律師:您提到擇時,像投資需抓早期。現在Web3 還是早期嗎?對年輕人是機會嗎?
James 老師:看視角。如果比特幣對標黃金市值,更多應用在鏈上,我認為是很早期。 Web3 與Web2 最大差異在於資訊歸個人,與平台變現模式不同,是對人類資訊主權的尊重。若這是文明發展必經之路,我們很早期。世界發展不平衡,溫飽階段不關心隱私,生死線上更不在意。但生產力到一定階段,如美國、日本重視隱私,國內或不發達國家較忽略。當人類社會走向繁榮時,個人權益共識會更清晰,Web3 和鏈上理念是最佳解決方案之一,對年輕人是機會。

Talentverse 的願景

牛小靜律師:我注意到您背景有句話“Better Talent, Better Metaverse”,能解釋一下含義嗎?是公司願景還是某種文化象徵?
James 老師:我們在設立之初定位為Web3 專業獵人頭服務公司。這調性定下來後,我們認為產業發展,不論傳統或Web3,最重要是兩類資本:財富資本,即金錢;和人力資本,把人才當資本運作,加速公司或產業迭代升級。
我們希望透過自身努力為產業輸送更好人才,讓賽博世界、元宇宙或未來Web3 世界更美好。所以叫“Better Talent, Better Metaverse”,名字就叫Talentverse。

進入Web3 的轉折與建議

牛小靜律師:您堅定選擇Web3,離開傳統或網路產業,有沒有一個轉捩點、經驗或導火線推動這個改變?
James 老師:其實是時代給的機會。加入幣安前,我沒特別想一定要找Web3 機會,那時沒大轉折。但進幣安及離開後,我發現很多聰明人在做這行業。一位史丹佛畢業的前同事說,史丹佛和矽谷就業,Web3 一直在前三,具體排名依年份變化。
我認為聰明人湧入的產業代表先進理念或思考,那時覺得要深入發掘,是轉捩點。
牛小靜律師:人生多偶然。如果有人偶然對Web3 有興趣,您會否建議他們嘗試Web3 職位,體驗幾年,看是否適合、喜歡、熱愛?這個建議如何?
James 老師:我會強烈建議。最近一個案例,32 歲程式設計師,曾在阿里、騰訊、位元組工作,後去一家汽車軟體公司,去年被裁,找工作半年多不順。我們推薦一家Web3 名企,他卻接到小米offer。
我溝通說:你32、33 歲,剛結婚,在上海,小米要你去北京;我們客戶可遠程,偶爾線下。而你是程式設計師,如果網路35 歲不是team leader,一旦失業路更窄。試Web3,憑你大廠經驗,抗風險強,薪資高。他還在考慮。
對想嘗試的人,就算當志工不收錢,先加入組織做貢獻,機會來時能更快準備。
牛小靜律師:嘗試Web3 有風險,例如突然失業,需不需要backup,例如存10 個月生活費?
James 老師:風險是有的,存生活費可行。但更重要的是提升抗風險能力,不能只選穩定產業。年輕人應憑稀缺度抗風險,隨閱歷增長能力更強,是更好選擇。

Web3 對法律人才的需求

牛小靜律師:有人問Web3 有無適合法律人的機會,您遇過法律背景的人才嗎?
James 老師:法律人完全適合。例如曼昆這樣的專業律所,我見證過它的成長,創辦人及主要律師都很優秀,是很好的選擇。就像人力資源的人問我,我會推薦Talentverse,先作為服務方或顧問機構進入Web3。律師也一樣,可找曼昆聊聊。
另一種,傳統律師分訴訟、合約等,關鍵看稀缺度。律師轉Web3 數量比程式設計師少,企業中法律部門比例也小於技術,但收入不低。
牛小靜律師:除了律師,公司或專案方有無法務崗需求嗎?
James 老師:有,尤其大型機構。專案方法務崗少,多外包,和人力資源職位類似。專案方不能沒HR,但法律常外包給律所。中大型機構有法務,在合約、勞動仲裁、訴訟方面有把關作用。 Web3 早期,需求未全顯現,未來合規需求將增加。

James 的人生洞察

牛小靜律師:最後,請您分享一個獨特的主觀人生洞察,可以是人生經驗或對Web3、HR 的觀察。
James 老師:此時此刻的最大感悟是:找到市場需求與天賦興趣的交叉點,然後奮不顧身往死裡幹。
牛小靜律師:這次對話讓我收穫很多。您的分享堅定了我的決心,用您的話說就是「奮不顧身往死裡幹」。非常感謝您今天的深度交流!
James 老師:感謝牛隻律師和曼昆給這次機會。雖然我們還沒線下見過,但這次對話我很享受,對過去和未來有更多思考,期待以後更多交流。

📍相關報導📍

專訪OKX Web3錢包Product director Aaron》DEX重啟後的全球戰略,翻開Wallet新篇章

Web3企業IPO上市潮:代幣融資已經「不好搞」

馬爾地夫將建「世界級Web3金融中心」,杜拜皇室豪砸88億美元投資

Tags: Web3人才

關於我們

動區動趨

為您帶來最即時最全面
區塊鏈世界脈動剖析
之動感新聞站

訂閱我們的最新消息

動區精選-為您整理一週間的國際動態

戰略夥伴

Foresight Ventures Foresight News

主題分類

  • 關於 BlockTempo

動區動趨 BlockTempo © All Rights Reserved.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所有文章
  • 搶先看
  • 市場脈動
  • 商業應用
  • 區塊鏈新手教學
  • 區塊鏈技術
  • 數據洞察
  • 政府法規
  • RootData
  • 登入

動區動趨 BlockTempo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