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完整懶人包】認識比特幣!原理與應用全面解析|動區新手村
  • Account
  • Account
  • BlockTempo Beginner – 動區新手村
  • Change Password
  • Forgot Password?
  • Home 3
  • Login
  • Login
  • Logout
  • Members
  • Password Reset
  • Register
  • Register
  • Reset Password
  • User
  • 不只加密貨幣,談談那些你不知道的區塊鏈應用|動區新手村
  • 動區動趨 BlockTempo – 最有影響力的區塊鏈新聞媒體 (比特幣, 加密貨幣)
  • 所有文章
  • 最完整的「區塊鏈入門懶人包」|動區新手村
  • 服務條款 (Terms of Use)
  • 關於 BlockTempo
  • 隱私政策政策頁面 / Privacy Policy
動區動趨-最具影響力的區塊鏈新聞媒體
  • 所有文章
  • 搶先看
  • 🔥動區專題
  • 🔥Tempo 30 Award
  • 加密貨幣市場
    • 市場分析
    • 交易所
    • 投資分析
    • 創投
    • RootData
  • 區塊鏈商業應用
    • 金融市場
    • 銀行
    • 錢包
    • 支付
    • defi
    • 區塊鏈平台
    • 挖礦
    • 供應鏈
    • 遊戲
    • dApps
  • 技術
    • 比特幣
    • 以太坊
    • 分散式帳本技術
    • 其他幣別
    • 數據報告
      • 私人機構報告
      • 評級報告
  • 法規
    • 央行
    • 管制
    • 犯罪
    • 稅務
  • 區塊鏈新手教學
  • 人物專訪
    • 獨立觀點
  • 懶人包
    • 比特幣概念入門
    • 從零開始認識區塊鏈
    • 區塊鏈應用
  • 登入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所有文章
  • 搶先看
  • 🔥動區專題
  • 🔥Tempo 30 Award
  • 加密貨幣市場
    • 市場分析
    • 交易所
    • 投資分析
    • 創投
    • RootData
  • 區塊鏈商業應用
    • 金融市場
    • 銀行
    • 錢包
    • 支付
    • defi
    • 區塊鏈平台
    • 挖礦
    • 供應鏈
    • 遊戲
    • dApps
  • 技術
    • 比特幣
    • 以太坊
    • 分散式帳本技術
    • 其他幣別
    • 數據報告
      • 私人機構報告
      • 評級報告
  • 法規
    • 央行
    • 管制
    • 犯罪
    • 稅務
  • 區塊鏈新手教學
  • 人物專訪
    • 獨立觀點
  • 懶人包
    • 比特幣概念入門
    • 從零開始認識區塊鏈
    • 區塊鏈應用
  • 登入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動區動趨-最具影響力的區塊鏈新聞媒體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Home 法規

為擠出280億!美基建法案擬「增稅加密貨幣」: 礦工 DeFi NFT 或納入 IRS 課稅對象

Sandra by Sandra
2021-07-31
in 法規, 稅務, 美國
A A
為擠出280億!美基建法案擬「增稅加密貨幣」: 礦工 DeFi NFT 或納入 IRS 課稅對象
170
SHARES
分享至Facebook分享至Twitter

美國國會審議中的《兩黨基礎建設法》,傳出將附帶加密貨幣經紀商報稅規定,希望替 5,500 億美元的交通與電力投資擠出其中 280 億美元預算。未來可能連加密貨幣礦工、PoS 驗證者、DeFi 治理代幣持有者等,都必須向 IRS 申報。
(前情提要:催促美國監管!參議員致函SEC主席、葉倫 : 加密貨幣「恐釀系統性風險」,儘快動作)
(事件背景:IRS|美國國稅局為打擊加密貨幣逃漏稅,欲撥 3,230 萬鎂預算招聘專業承包商)

本文目錄

  • 報稅新規形同「禁止挖礦」
    • FATF新指南公布在即》DeFi「很可能」將列入監管,治理代幣持有者會被視為 VASP?
    • Defi 即將迎來監管?Uniswap 宣布從介面移除 129 種代幣,創辦人如何回應?
    • 美國財政部 | 葉倫正在「加速監管穩定幣」,律師:新規短期恐將削減發行商利潤

 

規模 1.2 兆美元的美國「兩黨基礎建設法案」已在國會僵持多時,目前仍在參議院審議中。據外媒《Decrypt》本(31)日報導,草案最新版本可能將擴大課徵加密貨幣相關稅金 280 億美元,以支應 5,500 億美元的交通與電力設施預算。

草案文件顯示,將加強「加密貨幣經紀商」(crypto brokers)的交易報告規定,並要求企業向美國國稅局(IRS)報告價值 10,000 美元以上的所有數位資產轉移,引起反彈的是所謂「經紀商」定義非常廣泛:

該條款包括更新經紀商的定義,以反映現實中數位資產的獲取和交易方式。該條款進一步明確,經紀商對經紀商的報告,將適用第 6045(g)(3) 條定義內所有涵蓋證券的轉讓,包括數位資產

這代表從加密貨幣礦工、權益證明(PoS)的驗證節點,到去中心化金融(DeFi)領域的清算者或治理代幣持有者,都必須向 IRS 提交 1099 表格,包含客戶資料如姓名、地址和納稅識別號碼(TIN)。

另外 DeFi 熱門借貸協議 Compound 的總法律顧問 Jake Chervinsky 推文指出,NFT 也很可能被納入《基建法》中:

該法案將「數位資產」廣義地定義為「任何價值的數位化表示」……記錄在加密安全的分佈式帳本上。如果財政部說這包括 NFT,那麼 NFT 發行者、商家等就是經紀商。

Q: Could the infra bill apply to NFTs?

A: Yes.

The bill defines "digital asset" broadly, as "any digital representation of value…recorded on a cryptographically secured distributed ledger[.]"

If Treasury says this includes NFTs, then NFT issuers, merchants, etc. are brokers.

— Jake Chervinsky (@jchervinsky) July 31, 2021

延伸閱讀:美國會議員:加密貨幣、DeFi 恐釀「金融界 911 事件」

報稅新規形同「禁止挖礦」

Chervinsky 本日稍早的推文也提到,礦工這樣的非託管者實際上不可能獲得填報 1099 表格所需的資訊,所以這可能意味著美國間接禁止了加密貨幣挖礦。加密貨幣和公民自由律師 Marta Belcher 則告訴《Decrypt》:

該法案會讓透過開源程式碼(例如智能合約和去中心化交易所)與他人直接進行加密貨幣交易,同時保持匿名這件事,變得不可能。

Chervinsky 補充道,實施一項幾乎不可能合規的法案是違反邏輯的,除非目標就是要扼殺該產業。據一位知情人士表示,Chervinsky 的說法是正確的,而且該法案很可能會通過,但他不確定該條款是否將入列最終版本。

另外整個立法過程不夠透明,也讓一些人十分沮喪。數位權利組織「Fight for the Future」總監 Evan Greer 就表示:

這像是一種偷偷摸摸走後門的方式,未經真正的民主程序就實行了最近延遲的 FATF 指南。

會對公民自由、隱私和網際網路未來造成影響的政策變化,應該接受公開辯論,而不是在最後一刻附加到勢在必行的基礎建設法。

《基建法》今天進入了 66-28 的程序投票,參議員將繼續修改草案,可能於下週國會 8 月 9 日休會之前進行最終投票。

📍相關報導📍

FATF新指南公布在即》DeFi「很可能」將列入監管,治理代幣持有者會被視為 VASP?

Defi 即將迎來監管?Uniswap 宣布從介面移除 129 種代幣,創辦人如何回應?

美國財政部 | 葉倫正在「加速監管穩定幣」,律師:新規短期恐將削減發行商利潤


讓動區 Telegram 新聞頻道再次強大!!立即加入獲得第一手區塊鏈、加密貨幣新聞報導。

LINE 與 Messenger 不定期為大家服務

加入好友

加入好友

Tags: DefiIRSNFT加密貨幣監管加密貨幣稅務基礎建設法案挖礦立法美國美國國稅局


關於我們

動區動趨

為您帶來最即時最全面
區塊鏈世界脈動剖析
之動感新聞站

訂閱我們的最新消息

動區精選-為您整理一週間的國際動態

戰略夥伴

Foresight Ventures Foresight News

主題分類

  • 關於 BlockTempo

動區動趨 BlockTempo © All Rights Reserved.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所有文章
  • 搶先看
  • 市場脈動
  • 商業應用
  • 區塊鏈新手教學
  • 區塊鏈技術
  • 數據洞察
  • 政府法規
  • RootData
  • 登入

動區動趨 BlockTempo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