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Linea 推遲發幣之後,創辦人開始不斷暗示?
(前情提要:MetaMask新功能「Gas Station」上線:USDT、USDC等8代幣也能支付Gas費,好用嗎? )
(背景補充:微軟警告新惡意木馬程式:鎖定攻擊OKX、Metamask等20種主流Web3錢包 )
5 月 14 日,MetaMask 共同創辦人 Dan Finlay 在Podcast中表示錢包團隊仍在考慮為錢包推出原生代幣。雖然目前似乎沒有明確計劃,但 Finlay 指出,在更寬鬆的川普政府監管體系下「有更多種類的代幣發行是安全的」。
早在 2021 年,MetaMask 工程師 Erik Marks 便提出了代幣發行的想法,而 ConsenSys CEO Joseph Lubin 在那年也發推文暗示代幣引發市場關注。但現在,市場更加關注 ConsenSys 旗下 Layer 2 產品 Linea 的 TGE 程式。在 3 月 8 日,Linea 宣佈不會在 2025 年一季度發幣,引發社群對 TGE 進度的質疑。在這樣的輿論環境下,ConsenSys 是否又將另闢蹊徑,為廣大錢包使用者來個出其不意?
錢包大戰下,發幣為差異化競爭?
作為以太坊生態的頂級錢包,儘管發幣一再推遲,但 MetaMask 以其 300 萬月活使用者的龐大規模,使得代幣空投預期始終是社群關注的焦點。而從交易資料上看,現今 Metamask Swap 的交易流量相對較小,長時間內單日交易額不足 1 億美元,且遠低於 Solana 鏈上平臺交易量。而在市場流動性趨勢大幅偏向 Solana 鏈的當下,Metamask 正在逐漸在交易市場中失去佔比,從 2022 年底的 77% 到現今的不足 3 %。儘管 Metamask 通過 Snap 等工具積極對接開發者進行 Solana 等外鏈錢包的引入,但仍不敵各交易所錢包在交易產品上的迅猛增長。
在現今的市場環境下。MetaMask 可能通過 DAO 治理代幣實現去中心化運營,並將代幣功能與跨鏈互動深度繫結乃至手續費返現等,強化其作為多鏈樞紐的定位。這種「延遲滿足」式策略雖略顯 PUA,卻也讓社群持續使用 Swap 功能、參與跨鏈交易,以期提高空投權重。而隨著各大交易所積極擴展套件錢包產品線和鏈上流動性的集聚,發幣也不失為一次差異化競爭的機遇,以期回收流動性的同時提升使用者活躍度。
另外,在市場環境轉暖的同時,監管環境的鬆綁也為發幣提供了合規基礎。例如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曾於去年 6 月起訴 ConsenSys,並指控 MetaMask 為未註冊證券經紀商,涉嫌非法提供證券要約及交易服務,但隨後在 2 月 28 日,SEC 便擬撤銷對 ConsenSys 及 MetaMask 的執法訴訟。
Linea 拖延症下,錢包發幣預期寥寥?
Linea 作為 ConsenSys 旗下的以太坊 Layer2 專案,自 2023 年主網上線便以「背靠 MetaMask」的明星光環吸引使用者參與生態任務,並承諾通過 LXP(Linea Experience Points)積分體系向早期支援者空投代幣。然而,原定於 2025 年第一季度的代幣生成事件(TGE)被推遲至第二季度,官方給出的理由包括「代幣經濟學需完善」「法律流程複雜」等,但社群普遍認為這些說辭缺乏實質證據,質疑其本質是「無限拖延」的藉口。且由於同期其他 Layer2(如 Starknet、zkSync)已成功發幣,Linea 的進度落後導致使用者資金被鎖定在生態中,機會成本激增。
從資料面上,Linea 鏈上的資產正在不斷流失至其他生態中,跨鏈資產規模已不足 3 億美元。而 Linea 產品負責人 Declan Fox 表示,將在市場由熊轉牛之後 TGE。在現有的市場趨勢下,作為盤前交易的 FDV 穩定在 20-30 億美元左右的公鏈專案,我們可以先行期待 Linea 的 T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