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完整懶人包】認識比特幣!原理與應用全面解析|動區新手村
  • Account
  • Account
  • BlockTempo Beginner – 動區新手村
  • Change Password
  • Forgot Password?
  • Home 3
  • Login
  • Login
  • Logout
  • Members
  • Password Reset
  • Register
  • Register
  • Reset Password
  • User
  • 不只加密貨幣,談談那些你不知道的區塊鏈應用|動區新手村
  • 動區動趨 BlockTempo – 最有影響力的區塊鏈新聞媒體 (比特幣, 加密貨幣)
  • 所有文章
  • 最完整的「區塊鏈入門懶人包」|動區新手村
  • 服務條款 (Terms of Use)
  • 關於 BlockTempo
  • 隱私政策政策頁面 / Privacy Policy
動區動趨-最具影響力的區塊鏈新聞媒體
  • 所有文章
  • 搶先看
  • 🔥動區專題
  • 🔥Tempo 30 Award
  • 加密貨幣市場
    • 市場分析
    • 交易所
    • 投資分析
    • 創投
    • RootData
  • 區塊鏈商業應用
    • 金融市場
    • 銀行
    • 錢包
    • 支付
    • defi
    • 區塊鏈平台
    • 挖礦
    • 供應鏈
    • 遊戲
    • dApps
  • 技術
    • 比特幣
    • 以太坊
    • 分散式帳本技術
    • 其他幣別
    • 數據報告
      • 私人機構報告
      • 評級報告
  • 法規
    • 央行
    • 管制
    • 犯罪
    • 稅務
  • 區塊鏈新手教學
  • 人物專訪
    • 獨立觀點
  • 懶人包
    • 比特幣概念入門
    • 從零開始認識區塊鏈
    • 區塊鏈應用
  • 登入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所有文章
  • 搶先看
  • 🔥動區專題
  • 🔥Tempo 30 Award
  • 加密貨幣市場
    • 市場分析
    • 交易所
    • 投資分析
    • 創投
    • RootData
  • 區塊鏈商業應用
    • 金融市場
    • 銀行
    • 錢包
    • 支付
    • defi
    • 區塊鏈平台
    • 挖礦
    • 供應鏈
    • 遊戲
    • dApps
  • 技術
    • 比特幣
    • 以太坊
    • 分散式帳本技術
    • 其他幣別
    • 數據報告
      • 私人機構報告
      • 評級報告
  • 法規
    • 央行
    • 管制
    • 犯罪
    • 稅務
  • 區塊鏈新手教學
  • 人物專訪
    • 獨立觀點
  • 懶人包
    • 比特幣概念入門
    • 從零開始認識區塊鏈
    • 區塊鏈應用
  • 登入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動區動趨-最具影響力的區塊鏈新聞媒體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Home 區塊鏈商業應用 AI

AI 在搶誰的工作?400 萬份聊天記錄揭曉了答案

Foresight News by Foresight News
2025-07-07
in AI
A A
交易員回憶錄:我用索羅斯的方法在 PEPE 狂賺 100%
36
SHARES
分享至Facebook分享至Twitter

別怕 AI 來搶飯碗,但要學會怎麼與它相處。
(前情提要:14 所名校爆「秘密指令洗腦 AI」醜聞,早稻田教授:太多人偷懶把論文審稿給 AI.. )
(背景補充:蘋果 AI 不玩了?考慮套皮 ChatGPT 或 Claude 升級 Siri,挽救自研進展落後 )

本文目錄

  • 一、AI 的鐵粉:不是老闆,而是「碼農」和「文字工作者」
  • 冠軍:電腦與數學領域(佔比 37.2%)
  • 亞軍:藝術與媒體領域(佔比 10.3%)
  • 二、AI 是「替代者」還是「增強器」?目前更像「超級助手」
  • 三、收入越高,用 AI 越多?答案是「倒 U 型」
  • 四、AI 正在模糊專業界限、造成「技能通貨膨脹」
  • 結論:別怕 AI 來搶飯碗,但要學會怎麼與它相處

 

今年 2 月,Claude 模型的開發公司 Anthropic 完成了一場獨特的「職場田野調查」。他們分析了超 400 萬次使用者對話,並將其與美國勞工部 O*NET 職業資料庫進行匹配,該資料庫詳細記錄了上千種職業及 19530 類工作職責。這種資料化的匹配,首次清晰揭示了 AI 正在如何融入各項工作、具體影響哪些職位。

(為了保護隱私,研究團隊用了一套叫 Clio 的「隱私保護放」系統,只能分析聚合後的資料而無法接觸到具體個人的聊天記錄。)

一、AI 的鐵粉:不是老闆,而是「碼農」和「文字工作者」

研究結果出來後,第一個發現是:AI 的使用情況極其「偏科」。將近一半的用途,都集中在兩個領域。

冠軍:電腦與數學領域(佔比 37.2%)

沒錯,AI 的頭號「鐵粉」,是碼農。

想像這個場景:程式員小張正在開發一個電商 App,突然程式崩潰,報錯資訊像天書一樣看不懂。以前,他可能要花半天時間撓著本就不多的頭髮,在程式碼海洋裡苦苦尋找問題。現在,他把程式碼和報錯資訊扔給 Claude:「兄弟,這是啥問題?」AI 一看就回復:「問題出在第 XX 行,這個引數格式不對。」

從「開發維護軟體」到「程式設計除錯」再到「設計資料庫」,這些都是程式員們最常讓 AI 幫忙做的事。對他們來說,AI 不是來搶飯碗的,更像是一個 24 小時待命、不知疲倦的程式設計搭子。

亞軍:藝術與媒體領域(佔比 10.3%)

排第二的是那些靠「筆桿子」吃飯的人。這個聽著很「文科」的領域實際上和 AI 配合得特別好。

比如,市場部的小李要寫一篇產品推廣文案。她可以讓 AI 先「頭腦風暴」幾個標題,然後自己挑一個最好的繼續寫。寫完初稿後,她又把文章給 AI 看:「幫我檢查一下,語言夠不夠吸引人?能不能再活潑點?」而當她需要按特定格式釋出文章時,AI 也能迅速完成排版。

這類使用者包括技術文件寫手、廣告文案、編輯,甚至檔案管理員。對他們來說,AI 是靈感庫、校對員和排版工具的完美結合。

不過 AI 使用的職業分佈嚴重失衡,參考下面的圖片,僅佔全美工作 3.4% 的電腦與數學職業,在 AI 對話中佔比卻高達 37.2%;相比之下,合計佔全美近 30% 的食品、銷售和運輸崗,對話總和僅有 3%。

原圖片來自 Anthropic 研究資料集,此圖片使用 AI 翻譯工具生成

二、AI 是「替代者」還是「增強器」?目前更像「超級助手」

搞清楚「誰在用」後,下一個關鍵問題是「怎麼用」。報告給出了一個重要資料:57% 的用法屬於「增強」,43% 屬於「自動化」。

這說明,目前 AI 更多是在當「增強器」。研究人員把人機協作分成了五種模式:

自動化行為(43%)

指令式:最簡單的「自動化」,就像使用工具。「把這段翻譯成英文」,AI 直接給結果,幾乎沒互動。
回饋迴圈:程式員常用。使用者把程式碼給 AI,執行報錯後再把新情況回饋給 AI,如此迴圈直到解決。人主要是個「傳話筒」。

增強行為(57%)

任務迭代:深度協作。你讓 AI 設計網頁,AI 給出初版後,你說:「佈局不錯,但顏色太暗,能換亮點的嗎?按鈕也放大點。」就像兩個同事不斷迭代,共同完成任務。
學習:不是為了完成任務,而是獲取知識。「能用簡單比喻解釋下什麼是『神經網路』嗎?」AI 在這裡是個全能老師。
驗證:你已完成工作,但想讓 AI 幫你檢查。比如寫完 SQL 程式碼,讓 AI 看看邏輯有沒有問題,有沒有更好的寫法。

這個 57% 比 43% 的比例表明,大部分時候我們不是被動地「被 AI 服務」,而是主動地「駕馭」AI。它更像個強大的外部大腦,我們用它來學習、迭代和驗證工作,最終讓自己變得更強。

三、收入越高,用 AI 越多?答案是「倒 U 型」

這可能是一個反常識的發現。AI 的使用率和工資的關係,不是直線上升,而是一個「倒 U 型」曲線。

金字塔的底層和頂層,用得都少

低收入職業:餐廳服務員、建築工人、卡車司機。他們的工作需要大量體力和現實世界互動。AI 現在還長不出手腳,自然難以參與。
極高收入職業:外科醫生、法官、高階管理。這些工作不僅需要頂級專業知識,還要承擔巨大責任和風險,決策過程複雜且充滿不確定性。目前 AI 還遠達不到這種水平,法規和倫理限制也很多。
中高收入的「技術白領」是絕對主力。AI 使用高峰出現在那些需要「大量準備」但又未到「頂級專家」程度的職業,比如軟體開發者、資料分析師、財務分析師、市場經理等。

這個「倒 U 型」分佈清晰地顯示了當前 AI 能力的邊界。它最擅長處理那些有固定規則、以資訊和資料為核心、但又需要相當智力投入的知識型工作。

四、AI 正在模糊專業界限、造成「技能通貨膨脹」

研究中的一個有趣發現是,很多被分類為特定職業任務的 AI 對話實際上來自非該領域的專業人士。例如,被歸為「營養師工作」的查詢可能來自普通人尋求飲食建議,而不是專業營養師。

這代表著一種新趨勢:AI 正在模糊專業界限,使普通人能夠進入以前需要專業訓練的領域。這種「專業知識平權」可能帶來更廣泛的知識獲取和應用,但也引發了關於專業價值和品質控制的問題。當 AI 讓每個人都能做「半個專家」時,專業服務的邊界和價值將如何重新定義?

這同時也揭示另一個重要趨勢:AI 正在創造一種新的「技能通貨膨脹」。當 AI 能輕鬆完成基礎程式設計時,「會程式設計」就不再是優勢。這會深遠的影響就業市場,甚至是這個社會對工作的定義。工作的定義本身就一直在變化,幾十年前,如果你說「做打字」,人們就知道你正在做一種很專業的工作。但現在你說「在打字」,大家會認為你說了廢話,因為打字本身已不再被視為一項專業技能,因此「在打字」這三個字曾經暗含的「正在工作」的含義已經消失。

隨著 AI 的發展,我們今天認為有價值的許多技能可能也會經歷類似的轉變。

結論:別怕 AI 來搶飯碗,但要學會怎麼與它相處

這份來自 400 萬次真實對話的「戰報」,給我們描繪了一幅比「失業論」更復雜、也更有意思的圖景。

總的來說,AI 革命不是一下子消滅某個職業,而是一場「滲透戰」,它正以「任務」為單位,悄悄改變我們工作的方方面面。研究顯示,大約 36% 的職業,其至少四分之一的工作任務已經受到了 AI 的影響。有 4% 的職業,工作任務的 AI 滲透率已經超過了 75%。雖然佔總體比例還不夠高,但考慮目前只是 AI 時代的開端,這種滲透速度已經算得上驚人了。

這種滲透是無聲無息的,即使在那些看起來與技術無關的領域也在發生。例如,律師們可能不會被 AI 完全取代,但那些不使用 AI 進行案例研究和文件準備的律師,可能會被那些善用 AI 的同行超越。

對我們每個普通人來說,這份報告最大的啟示是:至少短期內,我們與其擔心被 AI 本身搶走工作,不如擔心被那些更會用 AI 的同行搶走工作。

前進的路也因此變得清晰:

短期看,要學會與 AI 配合,把它當作能力超強的副駕駛、不知疲倦的實習生,讓它幫我們自動化重複性任務、迭代創意工作、驗證想法、學習新知識。

中期看,要學會當 AI 的「老闆」。這需要技術:理解 AI 的能力邊界,精準定義問題、拆解任務、下達指令,評估整合結果,主導工作流。這不簡單,需技巧和大量實踐。

歷史上,每一波技術浪潮都遵循「淘汰舊職位、催生新行業」的規律。蒸汽機淘汰了馬車伕,卻創造了龐大的工業和物流;電力讓點燈人下崗,卻開啟了全新的電器和娛樂時代。

長期看 AI 會取代重複性腦力工作,但這不會貶低人的價值,反而讓我們更顯珍貴。我們不再只是執行,而是提出問題;不只處理已有資料,而是勇敢探索未知;不滿足於模仿,而是追求獨創的點子;不靠冷冰冰的互動,而是用溫暖的同理心建立真連線;最終,我們追尋的不是效率,而是意義。這些,正是演算法無法攀登的人性高地。

你不必擔心 AI,但要擔心不會用 AI 的自己。

📍相關報導📍

a16z內部覆盤:AI社交產品或許從根本上就不成立

怕 ChatGPT 搶飯碗?富比士公開 AI 時代 10 大生存法則

矽谷數百億美元搶AI人才,外傳祖克柏有張「獵頭名單」真急了?

Tags: AI失業工作搶飯碗文字工作者碼農聊天記錄


關於我們

動區動趨

為您帶來最即時最全面
區塊鏈世界脈動剖析
之動感新聞站

訂閱我們的最新消息

動區精選-為您整理一週間的國際動態

戰略夥伴

Foresight Ventures Foresight News

主題分類

  • 關於 BlockTempo

動區動趨 BlockTempo © All Rights Reserved.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所有文章
  • 搶先看
  • 市場脈動
  • 商業應用
  • 區塊鏈新手教學
  • 區塊鏈技術
  • 數據洞察
  • 政府法規
  • RootData
  • 登入

動區動趨 BlockTempo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