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過去一個月 Crypto+AI 賽道的若干熱門專案,可發現有三個顯著趨勢變化..本文源自 Haotian 所著文章,由 Foresight News 整理及撰稿。
(前情提要: 解密2025加密風投圖鑑:AI成吸金王,a16z、Paradigm五大巨頭主導賽道)
(背景補充: AI 在搶誰的工作?400 萬份聊天記錄揭曉了答案)
盤點了過去一個月 Crypto+AI 賽道的若干熱門專案,發現有三個顯著趨勢變化,並附專案簡要介紹和點評:
1)專案技術路徑更務實,開始注重效能資料說話而非純概念包裝;
2)垂類細分場景成拓展焦點,通用化 AI 讓位於專業化 AI;
3)資本更看重商業模式驗證,有現金流的專案明顯更受青睞;
附:專案簡介、亮點分析、個人點評:
1、 @yupp_ai
專案簡介:去中心化 AI 模型評估平臺,6 月完成 3300 萬美元種子輪,a16z 領投,Jeff Dean 參投。
亮點分析:把人類的主觀判斷優勢應用到 AI 的評估短板上。通過人工眾包給 500+ 大模型打分,使用者回饋可兌現金(1000 積分 = 1 美元),已吸引 OpenAI 等公司採購資料,有真實現金流。
個人點評:商業模式較為清晰的專案,並非是純燒錢模式。但防刷單是大挑戰,反女巫攻擊演算法得持續優化。但從 3300 萬美元融資規模看,資本明顯更看重有變現驗證的專案。
2、 @Gradient_HQ
專案簡介:去中心化 AI 計算網路,6 月完成 1000 萬美元種子輪,Pantera Capital 與 Multicoin Capital 領投。
亮點分析:靠 Sentry Nodes 瀏覽器外掛,已經在 Solana DePIN 領域有一定市場共識,團隊成員來自 Helium 等,新推出 Lattica 資料傳輸協議和 Parallax 推理引擎,在邊緣計算和資料可驗證性方面做了實質性探索,能降低延遲 40%,支援異構裝置接入。
個人點評:方向很對,正好卡在 AI 本地化「下沉」趨勢上。但處理複雜任務要和中心化平臺比效率,邊緣節點穩定性還是問題。不過,邊緣計算是 web2AI 內卷出來的新需求也是 web3AI 的分散式框架優勢所在,看好用實際效能的具體產品推進落地。
3、 @PublicAI_
專案簡介:去中心化 AI 資料基礎設施平臺,通過代幣激勵全球使用者貢獻多領域資料(醫療、自動駕駛、語音等),累計收入超 1400 萬美元,建立了百萬級資料貢獻者網路。
亮點分析:技術上整合 ZK 驗證與 BFT 共識演算法確保資料品質,還用了 Amazon Nitro Enclaves 隱私計算技術滿足合規要求。比較有意思的是推出了 HeadCap 腦電波採集裝置,算是從軟體拓展到了硬體。經濟模型也設計得不錯,使用者 10 小時語音標註能賺 16 美元 +50 萬積分,企業訂閱資料服務成本能降 45%。
個人點評:感覺該專案的最大價值是到了 AI 資料標註的真實需求,特別是在醫療、自動駕駛這些對資料品質和合規要求極高的領域。不過 20% 的錯誤率還是比傳統平臺的 10% 高了點,資料品質波動是個需要持續解決的問題。腦機介面方向挺有想像空間,但執行難度也不小。
4、 @sparkchainai
專案簡介:Solana 鏈上分散式算力網路,6 月完成 1080 萬美元融資,OakStone Ventures 領投。
亮點分析:通過動態分片技術聚合閒置 GPU 資源,支援 Llama3-405B 等大模型推理,成本比 AWS 低 40%。代幣化資料交易的設計挺有意思,直接把算力貢獻者變成了利益相關方,還能激勵更多人蔘與網路。
個人點評:典型的「聚合閒置資源」模式,邏輯上說得通。但 15% 的跨鏈驗證錯誤率確實有點高了,技術穩定性還得繼續打磨。不過在 3D 渲染這種對即時性要求不高的場景確實有優勢,關鍵是能不能把錯誤率降下來,否則再好的商業模式也會被技術問題拖累。
5、 @olaxbt_terminal
專案簡介:AI 驅動的加密貨幣高頻交易平臺,6 月完成 338 萬美元種子輪, @ambergroup_io 領投。
亮點分析:MCP 技術能動態優化交易路徑,減少滑點,實測效率提升 30%。迎合 #AgentFi 趨勢,算是在 DeFi 量化交易這個相對空白的細分領域找到了切入點,算是填補了市場需求。
個人點評:方向沒問題,DeFi 確實需要更智慧的交易工具。但高頻交易對延遲和準確性要求極高,AI 預測和鏈上執行的即時協同性還得驗證。另外 MEV 攻擊是個大風險,技術防護措施得跟上才行。
📍相關報導📍
Grok4智力比分贏了OpenAI o3和Gemini 2.5 Pro!多元競爭轉戰政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