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FT 市場交易量回暖、買家激增,看似復甦的背後,是真正的春天將至,還是寒冬中的幻覺?
(前情提要:NFT市場「開心只有一下」假性復甦?只有藍籌專案鞏固以太坊地位 )
(背景補充:Solana創辦人開噴迷因幣NFT「全是數位垃圾」,社群開戰:但收入佔62% )
前有麻吉,後有伊能靜。眾多上輪 NFT 大哥回歸了。
2021 年,明星效應助燃 NFT 狂潮。如今,他們再度回歸,帶來不一樣的故事與下注。
與此同時,NFT 市場交易量回暖、買家激增,看似復甦的背後,是真正的春天將至,還是寒冬中的幻覺?
NFT 市場進入深度換檔期?
市場的宏觀數據呈現出令人困惑的矛盾面。
一方面,長期預期依然樂觀。Vancelian 等權威機構預測今年市場規模將突破數百億美元大關。另一方面,短期現實卻異常冰冷:DappRadar 報告顯示,今年第二季度 NFT 交易額環比下滑近 29%。
但這場看似的退潮,卻並未引發市場恐慌,反而揭示了一場結構性轉變。
據 DappRadar 數據顯示:2025 年第二季度,儘管 NFT 交易總額因高價收藏品減少而下滑,但交易筆數卻從約 702 萬筆暴漲 78% 至 1250 萬筆,獨立買家數量也從 65.1 萬人大幅增長 44% 至 93.6 萬人。
這組「價跌量升」的反常數據,透露出市場正在經歷的深層變化。NFT 正從少數人的高價投機遊戲,悄然轉向一場更廣泛的「普及化進程」。
如 Coindoo 報導指出:儘管交易量下降,但銷售數量的增加和平均交易價值的下降,恰恰表明市場參與度更加廣泛,交易驅動力正從純粹的投機炒作轉向實用性和社群共識。
而就在這微妙節點,一批曾離場的「明星玩家」重新回歸。他們的回來,究竟意味著什麼?
明星回歸,鐮刀還鋒利嗎?
從周杰倫概念的 PhantaBear 到余文樂的 ZombieClub,再到伊能靜自己的 Theirsverse。這些曾經被瘋狂追捧的項目,如今地板價已較峰值跌去超過 98%,幾乎歸零。冰冷的數字背後,是無數投資者至今仍在默默舔舐的傷口。

不過,要理解今天的市場,必須回望那段狂熱與清醒交織的年份。
2021 年:狂歡巔峰
這是一個夢想家與投機者共舞的黃金年代。
比特幣衝上 69,000 美元歷史高點,NFT 從小眾玩物一躍成為全球話題。2021 年 10 月,麻吉大哥豪擲 425 ETH 買下 Cyborg Bored Ape,FOMO 情緒瞬間引爆。
年底,周杰倫概念的 PhantaBear 上線 40 分鐘售罄,日銷超千萬美元。
2022 年:寒冬降臨
但繁華轉瞬即逝。黑天鵝事件、高通膨、升息潮、戰爭等多重衝擊下,比特幣跌破 20,000 美元,加密市值腰斬至 1 兆美元。
陳冠希、余文樂、伊能靜相繼推出 NFT 項目,但最終都在熊市浪潮中潰敗。Theirsverse 從 0.219 ETH 跌至 0.02 ETH,跌幅超 96%,伊能靜因此背負「韭菜女王」標籤。
2025 年:老面孔回歸,新勢力入局
目前,麻吉大哥已完成身份轉型,從 NFT 大戶轉為 Meme 幣高槓桿交易員。他用實打實的「真金白銀」下注 BLAST、PUMP 代幣,公開盈虧,成了與市場共生的「頭號賭徒」。同時,伊能靜也悄然回歸。
此外,傳奇商人錢峰雷攜「百億身家」於年初殺入 Web3,聲稱將斥資 1 億美元打造「桃花源 NFT」;Galaxy Digital 掌門人 Mike Novogratz 則默默換上了 Pudgy Penguin 頭像。
一切彷彿回到了 2021 年,明星歸位、市場躁動。但這一次,熱度之下少了盲信,多了克制。
社群的蛻變:從追隨者到價值「審判官」
2025 年的 NFT 市場,社群不再是單純的參與者,而是蛻變為真正的「審判者」。
表面看,數據一片向好:NFT 交易量穩步回升,CryptoPunks、BAYC、Pudgy Penguins 等藍籌項目價格持續攀升。但這次,社群的反應卻前所未有地冷靜。
「2021 年的 NFT 熱潮不會重現,」@RicecakeNFT 在 X 上直言不諱,「進入門檻已大幅提高,投資者更看重實用性和社群價值。」這番話,道出了 2025 年 NFT 市場的真相,投機泡沫退潮後,價值回歸成為主旋律。
社群成員 @waleswoosh 預測稱:「2025 年,一個頂級 NFT 項目可能不復存在,而我們將看到幾個地板價高於 50 ETH 的 NFT 項目,今年將是重新定價和實際價值的一年。」
2025 年的 NFT 世界,表面熱鬧,實則冷靜。
從炒作到共識,從狂熱到理性,這場 NFT 市場的深度換檔,是一次價值的重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