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大通直說 2 兆美元穩定幣估值「過於樂觀」,強調區塊鏈金融基礎設施與生態系還需要時間成熟,即使《GENIUS 法案》落地,市場增速也沒那麼快。
(前情提要:摩根士丹利:為什麼中國最近開始關注穩定幣? )
(背景補充:華爾街巨鱷 Citadel 城堡證券開戰代幣化美股,致信 SEC:反對提供創新豁免 )
穩定幣被視為把美元帶入區塊鏈的關鍵手段,從投資人到監管機構都押注它能改寫跨境支付。美國財政部長 Scott Bessent 最近在參議院聽證會放話「2028 年市值突破 2 兆美元」後,市場情緒瞬間高漲。然而,華爾街老龍頭摩根大通卻潑下一盆冷水:成長速度沒那麼快。
大摩唱反調
美國財長貝森特的發言替剛通過的《GENIUS 法案》增添重量,這部聯邦框架鎖定美元掛鉤穩定幣的儲備與監管要求,理論上能消除法律灰色地帶。短線利多立刻反應在穩定幣市值,2025 上半年穩定幣總額突破 2,500 億美元。對照 2 兆美元目標,看似只差 4 倍。
摩根大通固定收益分析師 Teresa Ho 團隊卻在最新報告內強調:
難以相信市場能在未來幾年大幅增長,因為支持穩定幣的基礎設施/生態系統遠未發展成熟,需要時間來建設。
小摩預估 2028 年穩定幣總市值約 5,000 億美元,僅有最樂觀預測的四分之一。
交易熱絡,支付應用卻慢半拍
摩根大通指出,當前約 88% 需求仍來自加密原生活動:鏈上交易、DeFi 抵押品、加密企業的資金。支付場景只占 6% 左右,在全球資金流動中的比重更低於 1%。
為何消費端採用率遲緩?摩根大通表示,穩定幣在錢包裡多半不計息或利率偏低,難與銀行活存或貨幣市場基金競爭。其次,法幣與鏈上資產轉換存在手續費、KYC 及時間成本,投資人一向把現金視為最後防線,除非流動性、收益與安全都到位,否則不會輕易棄用傳統渠道。
在技術層面,區塊鏈可擴展性、互操作性與易用性仍有瓶頸。智能合約可能有漏洞、預言機被攻擊風險及歷史駭客事件,讓大型機構導入前須建立更嚴謹的風控。
《GENIUS 法案》帶來確定性,同時也拉高門檻
法案要求所有美元穩定幣需持有等值現金或國庫券並接受州或聯邦機構稽核。合規程序確實有助吸引銀行、金融科技公司與信用合作社進場,長線更強化美元在全球數位金融的地位。
不過摩根大通提醒,合規本身就是成本:持照、稽核與監控程序將排擠中小業者,再加上各國監管碎片化,企業跨境拓展時仍面臨重複審查與法律衝突,增速因此受限。
📍相關報導📍
高盛、紐約梅隆銀行啟動「代幣化貨幣市場基金」!華爾街貼臉區塊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