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測試 Cognition 開發的 AI 工程師 Devin,預估可將開發效率提高三到四倍,突顯代理型 AI 正重塑華爾街與全球勞動市場的分工與就業結構。
(前情提要:AI 獨角獸 Manus 一夜清空社群、裁員七成,出逃中國背後的真相是?)
(背景補充:微軟高管:AI 已爲公司節省五億美元、35% 程式碼由 AI 撰寫,裁員 1.5 萬人只是開始?)
曾經,AI 在華爾街只是輔助工具,但如今它正走向主舞台。7 月 11 日,高盛技術長 Marco Argenti 在接受 CNBC 採訪時透露,高盛銀行正在測試由新創 Cognition 打造的 AI 工程師 Devin,並計畫讓這位「非人類同事」與 1.2 萬名開發者協同工作。
Devin 亮相:效率革命與估值飆升
Cognition 稱 Devin 為「全球首個 AI 軟體工程師」,能獨立完成全棧開發、升級、測試與除錯。高盛預定先布署數百個 Devin,Argenti 說:
「我們會把 Devin 當新員工,讓人類工程師擺脫枯燥任務,專注定義問題與監督流程。」
這種角色定位,標誌著華爾街正式跨入了更具自主性的「代理型 AI」階段,不再只是把模型嵌入工作流程,而是直接引進可執行任務的軟體代理。
高盛估計,Devin 能讓人均生產效率提高三到四倍。市場熱度同步反映在 Cognition 的估值:Devin 上線一年後,公司身價已翻倍至約 40 億美元,並獲得 Peter Thiel 等投資人支持。相較摩根大通與摩根士丹利早期僅以 OpenAI 模型作輔助,Devin 代表的自動執行能力顯得更具顛覆性。
就業衝擊:20 萬銀行職位風險
效率紅利伴隨的是職位重組風險。根據彭博研究部門預測,未來三到五年全球銀行業恐減少 20 萬名員工。Amazon、Ford 等跨產業高層也在公開討論 AI 對招聘的影響,顯示這並非金融業特例。
美國銀行分析師則估計,到 2030 年「代理型 AI」支出可能高達 1,550 億美元,資本市場的資金流向進一步強化了這股人機混合勞動模式。
在 AI 逐步取得自主權的過程中,權責劃分與風險監控成為核心議題。高盛案例顯示,未來工程師需要能精確轉化問題為 AI 提示,並監督 AI 產出。這對企業治理、人才培訓乃至教育體系都是長期挑戰。
高盛把 Devin 帶進交易廳,意味著代理型 AI 已成現實。真正的競爭不在「人或機器」誰取代誰,而是誰能理解、引導並與 AI 協作,於新生態中創造價值。
📍相關報導📍
當 VC 按下賣出鍵:Polychain、Celestia 與加密世界的財富轉移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