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中關村科技園區管理委員會等多個政府部門,在 4 月中聯合發佈公告宣佈,啟動為期三年的重點政策,旨在促進區塊鏈技術在醫療、教育、金融、交通與人工智慧等關鍵產業的深入應用,並推動北京成為區塊鏈技術創新的全球標竿城市。
(前情提要:中國央行發布《金融穩定報告》:大篇幅提及全球加密貨幣監管進度,讚許香港雙牌照制)
(背景補充:律師觀點》為何中國法院裁定持有加密貨幣不違法,無需過於樂觀?)
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中關村科技園區管理委員會等多個政府部門,於今年 4 月中聯合發布了一篇題為《北京市區塊鏈創新應用發展行動計劃(2025–2027 年)》的公告,宣布啟動為期三年的重點政策,旨在促進區塊鏈技術在醫療、教育、金融、交通與人工智慧等關鍵產業的深入應用,並推動北京成為區塊鏈技術創新的全球標竿城市。
北京全面啟動區塊鏈布局
根據公告內容,該行動計畫圍繞自主可控的技術研發與產業融合應用兩大主軸展開,強調強化區塊鏈基礎理論研究、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包括密碼學、機密計算、分散式系統等,並期望實現拍字節級的可信節點儲存、萬級鏈網可信互聯與億級數位身份互認等重大技術突破。
此外,北京市政府亦將推動區塊鏈與人工智慧大模型、醫療健康、金融服務、教育資源與交通運輸等五大領域的整合,目標是在 2027 年前打造出至少 20 個應用標竿案例,展現區塊鏈落地成果。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行動計畫的核心理念之一為「一鏈一網一平台」,具體來看為:
- 一鏈:建構具備自主技術與高安全性的下一代區塊鏈體系;
- 一網:建置大規模分層多鏈的區塊鏈網路,涵蓋隱私保護、跨鏈互通與動態組網等能力;
- 一平台:建立涵蓋可信身份、數據目錄、存證服務等通用功能的技術服務平台,提升跨部門、跨產業的數據協作與可信共享能力。
中國態度:擁抱技術、排除幣
我們知道,中國政府長期以來一直對加密貨幣都採取嚴格監管的態度,近年來更全面禁止比特幣挖礦與虛擬貨幣交易活動,強調防範金融風險與維護貨幣主權。 然而,北京此次推出區塊鏈創新應用發展行動計畫,並規劃在未來三年內加大對區塊鏈基礎設施與應用場景的投資,無疑展現了官方對區塊鏈技術本身的高度重視與期待,凸顯了區塊鏈技術在數位轉型與產業升級中的戰略潛力。
可以看出,中國當前的政策方向日益明確,即「擁抱區塊鏈、排除加密幣」。但總體而言,儘管中國對加密貨幣依然持強硬態度,但此次行動計畫釋出的政策信號也表明:作為一項底層創新技術,區塊鏈的發展已難以逆轉,正逐步進入政府主導的制度化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