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服務貿易協會(ATIS)宣布8月要與跨境電商開啟「穩定幣創新發展」研習計畫,可想像面對美國穩定幣壓力,中方要降低跨境電商支付成本,透過香港試點。
(前情提要:京東、螞蟻集團遊說人行在香港發行離岸「人民幣穩定幣」,衝擊美元霸權 )
(背景補充:中國龐氏騙局「鑫慷嘉 DGCX」捲走520億元USDT!鏈上追蹤金流,囂張主謀嘲:傻子活該 )
「中國要在跨境電商導入穩定幣?」消息一出,市場神經立刻繃緊。中國服務貿易協會與中國跨境電商 50 人論壇宣布,將在 2025 年 8 月開設「穩定幣與跨境電商創新發展」高級研修班。
表面上是一場針對重點電商的培訓,實際卻透露出官方對穩定幣策略的新布局。
試水溫,有點慢
過去中國嚴格禁止加密貨幣交易與挖礦,但這次中服貿把對象鎖定在外貿與電商業者,課程涵蓋穩定幣概念、應用場景、風險控管與合規要點。官方選擇「域內嚴管、域外探索」路線,中國境內繼續封住穩定幣牌照,同時透過受控通道研究穩定幣在跨境結算的效益,為日後可能的實務推行預作預備。
香港成為穩定幣跳板
香港《穩定幣條例》將於 2025 年 8 月 1 日生效,要求發行人接受香港金融管理局許可並遵守儲備、隔離帳戶與反洗錢規範。這項制度為大陸企業提供一個「防火牆」:可以在合規環境測試穩定幣,而不直接觸及大陸紅線。電商巨頭京東正透過香港申請許可,欲把跨境支付成本壓低九成、把結算時間縮短到 10 秒,顯示企業已看見減少手續費與提升現金流速度的顯著誘因。
推動穩定幣背後的考量,首先是人民幣國際化。美元穩定幣已在國際貿易佔據先發位置,若要擴大人民幣流通,需要能與 USDT 等產品抗衡的工具。離岸人民幣穩定幣正是選項之一。傳統 SWIFT 流程冗長且費用高昂,區塊鏈可在數秒完成結算。對跨境電商賣家而言,資金回流速度與匯損控制是左右毛利的重點。
中國銀行業新聞指出,中國智庫已呼籲發行穩定幣,經濟時報也透露,中國科技龍頭正積極遊說政府。
金融防線
官方謹慎依舊。大陸對加密資產的禁令沒有鬆動,並頻頻警示詐騙風險。香港則承擔了監管沙盒角色。香港的牌照制度對儲備披露、AML 與資金隔離下有硬性規定,讓企業在風險可管理的環境創新,並替大陸累積實務經驗。
整體來看,中國並非「急了」才轉向,而是以香港為前沿,用研修班打開受控試點,降低跨境支付成本,強化人民幣國際化,對面美國捲襲而來的支付型穩定幣,把風險圍堵在「可控範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