渣打銀行分析師示警,比特幣可能在近期間「跌破十萬美元」,但強調這是牛市最後一次佈局機會。
(前情提要:Google Willow 晶片導入「量子回聲」演算法:比超級電腦快 1.3 萬倍,比特幣不再安全? )
(背景補充:為何黃金今年漲幅遠超比特幣,但我並不擔心 BTC? )
渣打銀行(Standard Chartered)的預測總是特別激烈!該銀行數位資產研究主管 Geoffrey Kendrick 在最新客戶報告中直言,比特幣(BTC)跌破 10 萬美元「幾乎無可避免」。
10 月 6 日價格衝上 12.6 萬美元後隨即回落,加上美中貿易緊張升溫引發的恐慌拋售,使市場快速下探。儘管如此,這位長期看好加密資產的分析師把即將到來的跌勢形容為「牛市中最後一次在十萬美元以下買入比特幣的機會」,成為投資人關注焦點。
高點急墜
回顧本月行情,比特幣在 10 月 6 日創下 12.6 萬美元高點後僅數日便失守 11 萬美元整數關卡。Kendrick 指出,貿易衝突升溫導致全球風險偏好降溫,機構與散戶出現同步減倉,才讓價格快速滑落。他認為短線跌深屬於「健康調整」,真正關鍵是市場要回測多深,才能重新聚集買盤。
資金流向、政策動向與技術面
首先,資金是否從黃金轉進比特幣,是 Kendrick 視為底部信號的一大焦點。
去年的拋售潮讓黃金市值蒸發 1.75 兆美元,同期比特幣卻日內回彈並短暫站回 11.4 萬美元,顯示資金正在尋找新的避險載體。黃金和比特幣兩者相關係數,近來升至 0.85 以上,若數值續高,將強化「黃金流出、比特幣承接」的說法。
其次,聯準會(Fed)政策走向仍是宏觀層面的決定因子。Kendrick 指出,一旦聯準會結束量化緊縮(QT),市場流動性回升,風險資產將獲得支撐;比特幣身為高波動度資產,往往對流動性變化最為敏感。
第三方面的信號來自技術面,自 2023 年初以來,比特幣始終守在 50 週移動平均線上方,而該均線目前位於 101,700 至 102,500 美元區間。多次回測此均線後都出現買盤進場的跡象。
因此推測,即便短暫跌破 10 萬美元,50 週均線仍可能快速把價格拉回,成為多頭重要錨點。
長線預期與最後的進場窗口
在本月初發布的另一份報告中,Kendrick 曾預估比特幣年底可望挑戰 20 萬美元,他當時援引美國政府關門風險、美債利差變化及 ETF 資金流入等因素作為依據。因此,即便面臨大幅回調,他仍重申:
任何跌破 10 萬美元的走勢都應被視為潛在進場機會,而非反轉信號。一旦比特幣跌破 10 萬美元, 都該準備逢低買入,這可能是比特幣最後一次跌破 10 萬關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