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認知度的提高和平臺之間的互作性增強,DePIN 的發展勢頭將加速。最終帶來的不只是構建基礎設施的新方式,更是一種在全球範圍內可持續且包容地共享利益的新模式。本文源自PowerBeats所著文章,由ForesightNews整理、編譯及撰稿。
(前情提要:DePIN 應用》NATIX 合作東南亞最大獨角獸 Grab:打造新一代去中心化全球地圖 )
(背景補充:Depin大爆發!Helium與 AT&T 達成「自動連接」協議,用戶暴增帶漲HNT18% )
近日,The Block Research 釋出了《2025 DePIN 報告》,PowerBeats 對其主要部分進行了編譯,以下是報告部分。
《DePIN 報告》對去中心化物理基礎設施網路(DePIN)生態系統進行了深入且基於資料的綜述,重點介紹了塑造其發展的關鍵參與者、趨勢、挑戰和機遇。通過整合來自領先的 DePIN 專案、資金流動、市場動態及技術進展的資料,本報告提供了該領域長期發展的全面視角。隨著 DePIN 持續通過去中心化協作重新定義全球基礎設施,這些洞察將成為希望理解其發展方向並有意義地參與其未來建設的利益相關者的寶貴資源。
去中心化物理基礎設施網路(DePIN)代表了區塊鏈創新的新前端,它支援分散式、使用者驅動的計算、儲存、連線、感測器等網路。通過代幣激勵與無許可參與機制,DePIN 對傳統基礎設施模式發起挑戰,減少了對中心化實體的依賴,並解鎖了新型的所有權和治理模式。
DePIN 起源於早期將現實世界基礎設施連線到區塊鏈網路的努力。儘管 「DePIN」 這一術語在 2023-2024 年才廣為人知,但其概念根源可以追溯到諸如 Helium 和 Filecoin 這類開創性專案,它們證明了個人可以通過貢獻物理資源來換取代幣獎勵。這些早期模型驗證了無需許可、社群擁有的基礎設施網路的理念,為更廣泛的 DePIN 運動奠定了基礎。從最初孤立的實驗開始,DePIN 已發展成為一個跨越多個領域的動態且快速擴展套件的設計空間。如今,DePIN 標誌著基礎設施提供方式正從集中式向開放、激勵驅動的網路發生結構性轉變。這場變革正在重塑物理基礎設施的部署、擁有、協調與治理方式。
其他 DePIN 網路則運作於新興、小眾或跨學科領域,致力於解決不符合傳統分類的獨特基礎設施需求。通過利用分散式架構和密碼學激勵機制,這些網路優化資源配置、增強安全性,並為傳統的中心化基礎設施提供開放訪問的替代方案,從而將其影響力延伸至各個行業。
智慧合約與帳本平臺為 DePIN 提供了專用的基礎架構,實現安全交易、資產所有權和可程式設計自動化。藉助多樣化的分散式帳本實現方式,這些平臺優化了 DePIN 應用的可擴展套件性、互作性和效率。作為去中心化協作的基石,它們促進了無需信任的資料交換、鏈上資源管理以及數位與物理網路之間的無縫整合。
Web3 雲網路(Web3 Cloud)提供了一整套去中心化的雲服務,將儲存、計算、網路和流媒體整合為一個統一的基礎設施。與專注於計算或儲存的 DePIN 不同,Web3 雲平臺提供了一個通用架構,旨在平等支援所有核心服務。這種整合方式能夠靈活、可擴展套件地支援多種工作負載,從 AI 訓練和資料託管到媒體傳輸和邊緣計算,從而在整個 DePIN 生態系統中提升效率與韌性。
人工智慧 DePIN 支援分散式計算能力、模型訓練和推理服務的提供,建立開放訪問的 AI 基礎設施。隨著對 AI 計算需求的增長,這些網路提供了可擴展套件且成本效益高的替代方案,為 AI 的可訪問性和創新打開了新的可能性。
去中心化能源網路促進了點對點的電力生產、儲存和分配,整合多樣化的能源來源,以增強可持續性和電網適應能力。通過利用去中心化協調機制和智慧激勵措施,這些網路推動了高效、有彈性且由社群驅動的能源系統。然而,這一領域仍處於早期階段,大多數專案仍處於測試階段或主網上線前(Pre-TGE)階段。儘管本報告中提到的專案正在開創去中心化能源解決方案,但它們的入選是基於其創新性、願景和潛在影響,而非已經確立的市場地位。隨著該領域的成熟,在鏈上指標和採用資料方面將能更清晰地識別領先的能源 DePIN。
擴展套件分散式硬體系統的挑戰
品質、可用性和安全性方面的差異給協調帶來了困難,而網路效能、監管限制以及經濟可行性仍是 DePIN 廣泛採用的主要障礙。
硬體接入
● 成本問題:雖然一些 DePIN 專案利用現有的閒置資源,但也有一些專案需要專用裝置。儘管這些裝置預計將在未來實現盈利,但高昂的初始投資和代幣獎勵波動性給供給側參與者造成了進入壁壘。
● 可用性:AI 相關的半導體投資激增,但日益加劇的貿易緊張局勢可能導致全球晶片短缺。此外,用於感測器網路的專用硬體需要大量研發,導致交貨週期長、供應受限。
● 互操作性:裝置和協議之間缺乏組合性,限制了發展潛力,造成效率低下,阻礙了供應商的盈利能力以及網路的可擴展套件性,也妨礙了合並挖礦和多網路參與。
網路可擴展套件性
● 擁堵問題:隨著 DePIN 的增長,更高的資料負載和更大的網路規模可能導致瓶頸,降低效率並增加交易成本。優化的資料路由、Layer 2 擴展套件解決方案和鏈下處理有助於緩解擁堵,維持順暢執行。
● 地理分佈:節點分佈不均削弱了網路的韌性,並增加了中心化的風險;而在某些地區的代表性不足則限制了覆蓋範圍和服務可用性,進一步加劇效率問題。
● 延遲問題:去中心化網路中的高延遲會降低效能,使即時應用變得不可靠。此外,較長的資料傳輸距離和低效的中繼機制也會導致延遲,影響使用者體驗和運營效率。
資料安全與隱私
● 網路攻擊:去中心化網路引入了更廣泛的攻擊面,增加了資料洩露和未經授權訪問的風險。如果沒有健全的安全措施,惡意行為者可能會利用分散式基礎設施中的漏洞。
● 隱私與法律合規:諸如 GDPR、CCPA 等資料法規對資料處理、保留和使用者同意提出了嚴格要求。DePIN 專案必須在全球效能和本地合規之間取得平衡,以避免處罰和業務限制。
● 行業特定限制:金融、醫療保健和國防等行業通常受到嚴格的資料共享限制。這些限制使得採用需要分散式訪問和互操作性的去中心化基礎設施變得困難,從而對受監管行業的採用構成挑戰。
監管環境
● 跨國監管複雜性:跨國家運營的 DePIN 專案常常面臨不一致的監管要求和法律定義。這種司法轄區之間的錯配使合規變得更加複雜,尤其是在基礎設施跨越多個大陸和法律體系時。
● 政策演變:圍繞數位資產的法律和政治環境仍然不穩定。政府和機構對去中心化和加密基礎設施的態度可能迅速變化,為長期規劃帶來不確定性。監管逆轉或政策突變可能會擾亂整個網路,迫使進行代價高昂的調整甚至關閉。
● 機構採納:模糊的指導方針和分散的執法力度阻礙了風險規避型利益相關者的參與,尤其是那些需要明確法律框架的企業。缺乏統一的全球標準,使得 DePIN 的發展可能因機構猶豫和碎片化的治理模式而受到限制。
基礎設施的未來
隨著數位世界與物理世界的不斷融合,DePIN(去中心化物理基礎設施網路)標誌著關鍵基礎設施部署與管理方式的根本性轉變。不同於依賴中心化實體的傳統模式,DePIN 協調分散式的參與者共同貢獻、運營並治理基礎設施。
通過代幣化系統協調全球激勵機制,DePIN 為一個基於韌性、包容性和可擴展套件性的開放網際網路奠定了基礎。這些網路專為應對日益互聯世界的需求而設計,使基礎設施具備適應性、透明性和公平可及性。隨著物理基礎設施持續融合數位智慧和即時協調能力,DePIN 提供了一個框架:在這裡,基礎設施不僅是共享的,更是可信的、可驗證的,並能在大規模下實現透明運作。
公平與包容
這場變革不僅是技術性的,更是深層次的社會變革。DePIN 有潛力賦能未被充分服務的社群,提升災難應對能力,並以傳統基礎設施模型無法實現的方式擴大對基本服務的訪問。
從 Hivemapper 在密西西比州農村地區由社群驅動的地圖繪製,到 World Mobile 在颶風 「海倫」 後迅速恢復行動通訊服務的部署,DePIN 正在傳統覆蓋邊緣展現出其價值。這些案例表明,使用者擁有的基礎設施能夠比中心化的替代方案響應更快、覆蓋更廣、服務更加公平。
隨著更多地區採用 DePIN 解決方案,我們正見證一種新型基礎設施正規化的興起 —— 在這裡,接入權不再由地理位置或資本決定,而是由貢獻與協作所驅動(編者注:PowerVerse 在中國大陸各大城市部署 GPU 伺服器節點提供高效能和低延遲算力服務)。
AI 時代
當人工智慧與自動化重塑全球經濟時,DePIN 提供了一種必要的平衡力量。它確保支撐 AI 時代的物理基礎設施保持開放與包容,而非被少數幾家公司壟斷。
通過聚合硬體資源並獎勵參與行為,DePIN 開闢了新的供應來源,同時讓全球範圍內的使用者都能參與到 AI 經濟中來。這有助於為缺乏傳統雲基礎設施訪問許可權的開發者、研究人員和建設者創造更公平的競爭環境。更重要的是,它推動了 AI 發展的民主化程式,使其更符合全球價值觀 —— 模型訓練、推理和部署都可以在無許可的情況下進行協調。
展望未來
DePIN 的未來將取決於技術設計、使用者體驗以及監管清晰度的持續改進。隨著網路在不同行業和服務之間不斷擴展套件與整合,DePIN 有望成為去中心化網際網路與現實世界應用的預設基礎設施層。
面對日益增長的基礎設施需求和不斷擴大接入鴻溝的世界,DePIN 不僅提供了一種替代方案,更是一種更優的模式。它實現了控制權的分散、增強了系統韌性,並在各個層面創造了參與機會。
隨著認知度的提高和平臺之間的互作性增強,DePIN 的發展勢頭將加速。最終帶來的不只是構建基礎設施的新方式,更是一種在全球範圍內可持續且包容地共享利益的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