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克旗下 xAI 推出 Grok Code Fast 1,以 3140 億參數 MoE 架構和低價策略搶攻「智能寫程式碼」市場。
(前情提要:馬斯克宣布 Grok 2.5 模型已開源 Grok 3 半年後跟進,xAI 的背後野心 )
(背景補充:Grok4智力比分贏了OpenAI o3和Gemini 2.5 Pro!多元競爭轉戰政治面? )
馬斯克旗下的 xAI 今(29)日午夜在舊金山發表 Grok Code Fast 1(GCF-1)。這款專為「智能體編程」打造的模型以高速、低成本為賣點。目前已開放一週可在 GitHub Copilot, Cursor, Cline, Kilo Code, Roo Code, opencode, Windsurf 等多個熱門平台免費試用,力圖快速擴散至主流工作流程。
Introducing Grok Code Fast 1, a speedy and economical reasoning model that excels at agentic coding.
Now available for free on GitHub Copilot, Cursor, Cline, Kilo Code, Roo Code, opencode, and Windsurf.https://t.co/3tMbmLbxOP
— xAI (@xai) August 28, 2025
從大型語言模型到智能體
根據官方說明,GCF-1 的核心任務,是讓 AI 能在整合開發環境裡主動呼叫終端、grep、文件編輯等工具,完成多步驟編碼流程。xAI 認為,傳統大型語言模型雖然能生成程式碼,卻不是為這種工作流設計,因此以全新架構「從零開始」預訓練,特別強化程式語料。
官方強調,這代表 AI 不再只是提示的回覆者,而是一位能獨立執行任務的軟體代理。
3140 億參數 MoE 與 256K 上下文
在硬體成本與效能的拉鋸戰中,xAI 採用 3140 億參數的專家混合(MoE)模型。MoE 會依任務動態啟用少數「專家」,因而兼具推論速度與品質。
xAI 公布,GCF-1 每秒可產生 92 個 token,支援長達 256,000 token 的上下文,對龐大程式碼庫尤為實用。語言支援面涵蓋 TypeScript、Python、Java、Rust、C++ 與 Go,開發者 Danny Limanseta 僅用一天便以 GCF-1 完成一款遊戲,為其實戰能力提供佐證。
Grok Code Fast 1 is versatile across the full stack and is particularly strong at TypeScript, Python, Java, Rust, C++, and Go.
Using Grok Code Fast 1, @DannyLimanseta built the following game in a day. pic.twitter.com/rz2RgBno5l
— xAI (@xai) August 28, 2025
成本優勢:每百萬輸入 0.20 美元,鎖定中小型團隊
價格也是 GCF-1 的另一把利刃。官方訂價為每百萬輸入 token 0.20 美元、輸出 token 1.50 美元,緩存 token 費用更低。相較 GitHub Copilot Pro 每月約 10–12 美元訂閱費,或 Claude API 動輒數十美元的計價方式,GCF-1 在每 token 成本上大幅下探。
總體而言,GCF-1 在速度、規模與價格三點同時突破,使 AI 從「寫輔助函數」升級為「執行完整任務」。隨著更多開發者試用,市場將很快驗證它是否真能如宣稱般「讀完思考軌跡的第一段文字前,就已調用數十種工具」,讓我們繼續看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