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政府以打擊犯罪和非法內容為由,下令封鎖通訊應用程式 Telegram。顯示越南加強網路控制與實施更嚴格資料保護法規的監管趨勢。
(前情提要:Telegram創辦人:政府要加密軟體強制裝「後門」,不惜退出市場也不做 )
(背景補充:一般人用 Telegram 賺錢時代開啟:禮物市集上線、限時動態升級、頻道全自動翻譯 )
加密通訊應用程式 Telegram 因加密與匿名隱私性,在全球擁有近 10 億用戶,但也因此在多國面臨監管挑戰。最新的挑戰發生在越南,2025 年 5 月 21 日,越南政府發布指令,要求國內電信服務商全面封鎖 Telegram,等同境內網路無法合規使用 Telegram。
官方理由:非法活動氾濫
根據路透報導,越南政府此次封鎖 Telegram,主要理由是「平台未能配合官方要求,提供用戶數據以協助打擊平台上猖獗的犯罪活動。」
根據越南公安部 (Ministry of Public Security) 的報告,在越南境內約 9,600 個 Telegram 頻道和群組中,高達 68% 被發現涉及非法活動。這些活動包括詐欺、毒品販運、疑似與恐怖主義相關的案件,以及許多被指控用於傳播「反政府文件」的群組。
越南資訊與通信部 (Ministry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已要求電信公司最晚於 2025 年 6 月 2 日採取必要措施封鎖 Telegram,並回報執行情況。
Telegram 技術特性與全球監管挑戰
Telegram 的多項技術特性,例如端對端加密、允許匿名註冊、可創建大型群組、開放的 API 接口以及訊息「Read n burn」等快速刪除功能。但保護隱私卻成為部分犯罪者利用的工具。
越南政府明確指出,Telegram 未能遵守當地法律規定。當地法律要求社群媒體平台必須主動監控、移除和封鎖非法內容,並在犯罪調查過程中與執法部門合作。
事實上,這並非 Telegram 首次面臨國家封鎖,在全球多個國家,包括俄羅斯、伊朗、西班牙等地,也曾因類似的國安疑慮與非法內容氾濫問題,對 Telegram 採取限制甚至封鎖措施。
越南資料保護新規
越南此次封鎖行動的法律基礎,主要源於該國《電信法》第 9 條以及 147/2024 號法令。這些法規賦予電信營運商在特定服務威脅國家安全和公共秩序時,有權予以「阻斷」。
這也顯現,越南正積極加強國內資料監管框架,快速完善相關法律,例如即將於 2025 年 7 月 1 日生效的 2024 年資料法,首次將資料所有權確立為一種民事財產權,並對資料管理者和服務提供者設定了明確的法律義務。
此外,越南對於「重要資料」或「核心資料」的跨境傳輸設有嚴格的管制,預計於 2025 年內通過的《個人資料保護法》草案,以及已經生效的 13/2023/ND-CP 號法令,都擴大越南官方對於網路資料的監管範圍,特別是針對在越南營運的外國實體公司,要求實施嚴格的個人資料處理同意機制,並進行跨境傳輸影響評估。
換句話說,外資公司利用網路上傳輸的資料與訊息,都非常可能大幅度的被越南官方在需要的時候調用、檢視、儲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