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宮發布166頁數位資產報告,說明內包括強制美國公民申報海外加密資產。
(前情提要:探討美國加密資產稅務新規:內容、影響與投資對策 )
(背景補充:投資「比特幣現貨 ETF」怎麼繳稅?要注意這兩點 )
人類逃不掉的就是死亡與稅賦,7 月 30 日,美國白宮拋出一份 166 頁的數位資產報告,內容覆蓋稅務、銀行、穩定幣與去中心化金融 (DeFi)。其中就有針對美國公民的申報「全球加密資產」的義務描述。
強制申報海外加密資產
報告最受關注的部分,是要求美國納稅人申報「外國數位資產帳戶」。新規比照《外國銀行和金融帳戶報告》(FBAR) 門檻,對任何逾 10,000 美元的海外加密資產施行申報義務。白宮強調,跨境轉移與離岸交易所帶來的便利,讓公民「逃稅風險」日增,稅務機關必須補上缺口。
國稅局 (IRS) 已在表格 14457 移除「故意不申報」選項,表示執法焦點轉向「是否合規申報」。同時,美國將透過符合經合組織 (OECD) 加密資產報告框架 (CARF) 標準,於 2026 年 1 月 1 日起蒐集資料,首度資訊交換預計 2028 年完成。報告摘錄:
跨境轉移和使用離岸交易所的便利性,讓美國納稅人有機會規避納稅義務。
DeFi 的豁免:匿名性下的監管平衡
白宮報告指出,IRS 與財政部在執行海外加密資產申報時,「不應對 DeFi 交易施加新的報告要求」。DeFi 沒有中心化中介或可識別身分的使用者,追蹤困難。報告因此給予豁免,反映川普政府不想扼殺創新,或是將管轄權過度延伸至去身份識別的去中心化金融。
言下之意,美國公民把加密貨幣「藏」在鏈上自託管錢包,需不需要報稅?只能說申報人各憑良心。
然而,《CLAIRTY 法案》只豁免「充分去中心化」的項目,FinCEN 也被指示評估《銀行保密法》是否需納入專章。隨 DeFi 與傳統金融互動增溫,是否收緊監管仍待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