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對台灣課徵 20% 關稅,導致台股與新台幣走弱。同時下週可能公布的半導體 232 條款成關注焦點,市場聚焦後續談判與政策調整。
(前情提要:美國課台灣 20% 關稅高於日韓!賴清德強調為暫時性,台股下跌產業壓力與談判前景解析)
(背景補充:川普想換掉鮑爾沒那麼容易?一文詳解Fed主席職位有多穩固)
受到美國今(1)晨公布台灣關稅稅率為 20%(下周開始實施)消息影響,台股與新台幣同步走弱。匯市方面,新台幣兌美元盤中貶破 30 元,創下自 5 月底以來的逾兩個月新低。
外匯專家指出,市場對於關稅議題的不確定性,導致資金傾向轉向美元避險,加上美元指數走強,亞幣整體承壓,連帶影響新台幣表現。
市場預期,若台幣持續貶值,兌美元匯價恐需升至 31 至 32 元價位,才能抵銷部分出口損失;然而,若外資因匯率波動大舉撤出,台股恐再度承壓。
半導體關稅成下一波關鍵 232 條款調查範圍擴大
另一方面,市場也高度關注半導體產業是否也將面臨關稅調整。根據《聯合報》報導,兆豐投顧董事長李秀利指出:「半導體的 232 條款一週內公布,這個其實更重要。」
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在 7 月 27 日也曾透露,將在兩周內宣布對半導體進口關稅的消息,顯示下週可能才是台灣關鍵時刻。
據了解,白宮今晨的宣告只是對等關稅的更新,20% 稅率並不適用在關稅豁免清單(Annex II)以及新增豁免項目的總統備忘錄,包括半導體、伺服器、藥品原料、關鍵零組件、礦產與化工材料等等台灣主力輸美商品皆被排除於新關稅之外。
根據經濟部國際貿易署網站資料,美國商務部於 2025 年 4 月 1 日對半導體、半導體製造設備及其衍生品啟動 232 條款國家安全調查,調查範圍涵蓋半導體基板和裸晶圓、傳統晶片、尖端晶片、微電子裝置、半導體製造設備零件,衍生產品包括含有半導體的下游產品,例如電子產品供應鏈中的產品等。
台灣關稅稅率高於日韓,衝擊傳統產業
不過 20% 關稅現行影響下,恐對台灣傳統產業帶來嚴重衝擊,例如紡織、家具、汽車零件這三個產業的毛利率僅約 10% 至 20%,關稅會將毛利率完全侵蝕,企業獲利空間瞬間驟降。
這可能迫使部分企業考慮外移至越南、印度等東南亞國家,以降低生產成本。商總也估算,關稅加上匯率因素,可能使總成本上升 25% 至 40%,進一步加劇產業外移壓力。
政府強調暫時性關稅,後續談判仍有調整空間
面對外界關切,總統府表示台灣的「暫時性關稅」為 20%,主要原因是談判程序尚未完成,台美雙方尚未舉行總結會議,因此美方先對台灣公布 20% 的暫時性稅率。
總統府強調,只要後續雙方達成協議,稅率有望再度調降。未來台美也將就供應鏈合作及 232 條款等議題持續磋商。
未來幾週,台美雙方能否就稅率達成共識,將成為影響台灣經濟與金融市場的關鍵變數。
📍相關報導📍
下屆 Fed 主席是川普愛將「財長貝森特」?白宮急澄清、鮑爾將於明年五月下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