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宣布對台灣商品課徵 20% 關稅,稅率高於日韓,引發產業界與市場關注。賴政府強調稅率暫時性,未來仍有協商調降空間。
(前情提要:共和黨指控「鮑爾作偽證」為25億鎂聯準會裝潢案,川普找到Fed換帥法律破口?)
(背景補充:川普想換掉鮑爾沒那麼容易?一文詳解Fed主席職位有多穩固)
美國總統川普簽署最新行政命令,正式宣布對台灣出口美國的商品課徵 20% 關稅,與孟加拉、斯里蘭卡、越南等國同列,但高於日本、南韓的 15%,恐對台灣多個產業帶來直接衝擊(新關稅預計將於 8 月 7 日正式實施)。
總統賴清德:20% 為暫時性稅率,談判仍在進行
台灣此次稅率從 4 月的 32% 調降至 20%,雖較先前有所下修,但仍明顯高於日本與南韓,並高於歐盟、英國等主要貿易夥伴。白宮強調,只有在雙邊談判達成新協議後,稅率才有進一步調降空間。
對此,總統賴清德一小時前在臉書發表聲明指出,台灣目前被列入「暫時性稅率」組別,主要因台美雙方尚未完成所有談判程序。賴清德表示,未來只要雙方協議完成,稅率有望再調降。
賴強調,談判團隊已完成四輪實體協商及多次視訊會議,堅守國家利益與產業發展,執政團隊將持續爭取合理稅率,並在供應鏈合作及美國 232 條款等議題上與美方磋商…。
新稅率對台灣產業的潛在影響
此次 20% 關稅對台灣傳統製造業衝擊尤為明顯。根據分析,紡織、家具、汽車零件等產業的毛利率普遍僅 10% 至 20%,新關稅政策將直接侵蝕其利潤,部分業者恐面臨虧損或外移壓力。
專家指出,雖然半導體與 AI 產業具備技術壁壘,龍頭企業如台積電、聯發科相對有能力承受壓力,但傳產企業則面臨更大挑戰。
此外,商總估算,關稅加上匯率波動,企業總成本可能上升 25% 至 40%。部分傳統產業可能加速外移至越南、印度等地,以分散風險。市場也擔心,若未來美方針對半導體產業再度調高關稅,將對台灣經濟產生更深遠影響。
台灣與其他國家稅率比較
美國本次行政命令公布的最新關稅稅率如下:日本、南韓 15%,歐盟 15%,英國 10%,台灣則為 20%。
台灣與日韓相比,仍屬於高稅率組別。專家認為,日韓能夠取得較低稅率,與其在美國大規模投資及貿易協議談判進展有關,台灣則因協議尚未達成,暫時被列入較高稅率。
產業界與市場反應
消息公布後,台股早盤下跌 158 點(0.67%),未來是否能透過談判持續降低,將決定台美貿易新格局。
部分專家認為,短期內台股可能面臨回檔壓力,尤其傳統產業板塊受影響較大。科技產業雖有競爭力,但若後續半導體關稅不利,仍需密切觀察。
另一方面台幣兌美元匯率也出現貶值壓力,部分市場人士預期,匯價可能升至 31 至 32 元區間,以抵銷部分出口成本,但也需警惕外資大幅撤離的風險。
政府應對與未來展望
面對高關稅壓力,產業界呼籲政府儘速提出具體政策協助受影響企業,包括推動產業升級、協助外移與分散市場、加強與美方協商等。專家普遍認為,20% 關稅雖屬中性情境,但台灣產業結構將出現調整壓力,政府需積極因應,確保產業競爭力與經濟穩定。
未來隨著台美談判持續推進,稅率仍有調降空間。關鍵在於政府與產業如何攜手應對,爭取最佳談判結果,並為台灣經濟尋找新的出路。
📍相關報導📍
下屆 Fed 主席是川普愛將「財長貝森特」?白宮急澄清、鮑爾將於明年五月下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