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宣布對進口半導體課徵 100% 關稅,不過台積電、蘋果等因在美國投資的布局成豁免受益者,但全球供應鏈仍面臨重組考驗。
(前情提要:川普怒批印度買俄羅斯石油,揚言「大幅提升關稅」!印度:將採一切措施捍衛能源安全)
(背景補充:川普關稅沒談判空間!美國貿易代表葛里爾:已確定不可能下調)
美國總統川普在台灣時間 7 日於白宮橢圓辦公室拋出重磅政策,宣告對所有進口半導體產品課徵 100% 關稅,除非企業有在美國落地生產,否則將被拒於門外。這項「美國優先」策略立刻引爆全球科技與金融市場關注,由於台積電已在亞利桑那州設廠,因此照理也在川普的豁免名單之外。
川普表示:
我們會對晶片與半導體加徵大約 100%的關稅。但如果你是在美國建廠,就不會被課稅。即使你還沒有開始大量生產,只要你正在建設、正在創造大量就業機會,就不會被課稅。
台積電:提前布局換得零關稅
台積電近年在亞利桑那州已投入 1,650 億美元,規劃興建六座晶圓廠、兩座先進封裝廠和一座研發中心。首座 4 奈米廠去年底量產,第二座 3 奈米廠也已完工,後續更將導入 2 奈米與 A16 製程。
政策公布後,台積電 ADR 盤後 V 型反彈,今(7)早開盤後持續拉漲,截稿前上揚 4.89% 報 1180 元,凸顯市場認為台積電可在豁免待遇下鞏固競爭力。
不過,美國建廠仍面臨人力、水電與文化成本高昂等挑戰,如何平衡臺灣研發核心與美國產能,考驗台積電長期策略。
且另一方面,針對川普政府依據 232 條款對台灣半導體關稅的細節也還沒有出來,是針對晶片或者終端設備課稅?產品出口產地怎麼定義?最後組裝的國家不是美國就會有影響?川普喊話完之後,之後還是要看白紙黑字的文件怎麼規範。
延伸閱讀:台灣集體焦慮的半導體關稅:美國「232條款」是什麼?
川普政策核心:迫使產能回流
川普強調,高關稅是推動製造業重返美國的最快手段,目標是把整條半導體產業鏈拉回本土,增加就業與供應鏈韌性。發布會上,川普同時宣布獲得蘋果執行長庫克追加 1,000 億美元投資的承諾,使蘋果累計對美投資達 6,000 億美元。
川普說只要蘋果已經承諾將手機生產線移回美國,即使還在進行建設中沒有投入生產,也不用付 100% 半導體關稅,也就是說蘋果這次也以高額的投資承諾,獲得免除半導體稅的待遇。
長遠影響:貿易手段推動產業重構
更深層面來說,川普這次關稅措施不只是貿易摩擦,更是利用經濟手段達成地緣政治目標:推動製造業回流。但此舉可能會推升營運成本,最終轉嫁消費者、加大通膨壓力,因此川普政府也要小心弄巧成拙。
但大方向上,跨國企業未來的投資決策勢必更複雜,必須同時衡量生產效率、補貼方案與政策風險。台積電雖是首批受惠者,但如何在各國加速博弈中維持技術領先與成本優勢,仍須持續調整。
📍相關報導📍
SEC的Project Crypto想幹什麼,川普想炒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