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口支付母公司街口金融科技昨(10)日遭法院大動作查封,658 萬用戶關注資金安全,街口支付緊急聲明表示資金無虞,面臨市場信心考驗。
(前情提要:中央銀行公開詳解「零售型CBDC」全民都能用的數位新台幣!不記名錢包需手機認證 )
(背景補充:V神:台灣、World ID的單一ZK身分有風險,須走向多元數位身份 )
昨日(10)日午後,台灣電子支付龍頭之一的街口支付,其母公司街口金融科技遭台北地方法院強制查封,震撼 658 萬用戶。這場突如其來的查封行動,源自街口金融科技與泰山企業間 36 億元股權交易糾紛,法院認定交易無效並要求返還資金。
事件爆發後,許多用戶擔心權益是否會受損,街口支付昨晚也發布聲明,強調平台與母公司法律上獨立,並以 100% 信託機制保障用戶資金安全,試圖安撫外界疑慮。
母公司目前涉入的民事案件與子公司街口支付之業務並無直接關聯,因此用戶權益、商戶合作以及整體服務狀態「完全正常、不受影響」。
臨時通知居家上班,辦公室一度空無一人
根據台媒報導,查封行動當天,街口金融科技內部突然通知全體員工改為居家上班,且 1 樓招牌也已拆除。
許多員工是在當日上午才接獲臨時通知,理由是「樓上要施工」,但外界普遍認為與法院查封行動有直接關聯。現場畫面顯示,司法事務官下午 2 點半抵達總部時,幾乎沒有員工留守,辦公室顯得異常冷清。
股權糾紛背後的資金流動與法律攻防
這起事件的導火線可追溯至 2023 年,當時街口金融科技將 4 成股權以 36 億元賣給泰山企業。隨後泰山新經營團隊認定交易無效並提告,法院於 2025 年 5 月判決街口金融科技必須歸還 36 億元及利息。
根據 Yahoo 奇摩新聞 報導,法院執行查封時發現多數帳戶已結清或餘額幾乎為零,36 億資金流向成謎。泰山公司則表示,將持續追究相關責任,甚至不排除聲請管收創辦人胡亦嘉。
市場信心考驗,街口支付如何自保?
面對輿論壓力,街口支付昨晚聲明強調自身受金管會監理、資金全數信託,母公司法律糾紛不會影響用戶權益或平台營運。
但台灣電子支付市場競爭激烈,信任是生存關鍵,這次事件雖暫未見用戶資金受損,但對品牌信心已構成挑戰。未來,監管機構與投資人將如何看待母公司與子公司的風險隔離機制,值得持續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