矽谷與華爾街紛紛砸出數十億美元搶 AI 天才,Sam Altman 受訪時表示:這是我職業生涯中見過最激烈的人才市場。
(前情提要:OpenAI 開源權重模型 GPT-OSS:Apache 2.0如何為開發者加冕?CoT思考鏈解鎖安全主權 )
(背景補充:OpenAI估值3,000億美元超額融資83億鎂!年收130億美元、每週活躍用戶破8億)
2025 年,科技圈最激烈的戰線不在晶片或平台,而是在人。Meta、微軟、Google、OpenAI 等巨頭正以動輒數億美元的合約,爭奪能帶領人類邁向「AGI」的頂尖 AI 研究員。
OpenAI 執行長 Sam Altman 近日在 CNBC 受訪時坦言,這是他「職業生涯中見過最激烈的人才市場,但如果你考慮到這些人創造的經濟價值,以及我們在計算方面的投入,你就會知道,市場可能會一直保持這種狀態。」。
當鈔票如同火箭燃料般被點燃,市場、公司與人才都被推上前所未有的高度。
鈔票飛舞的薪酬競賽
短短一年,AI 薪資天花板不斷被改寫。Meta 執行長祖克柏親自出馬,向一名 24 歲研究員 Matt Deitke 端出 4 年 2.5 億美元合約,首年就有 1 億美元入袋,這些方案大多由高底薪、巨額簽約獎金與即時歸屬股權組成。
Altman 指出,巨頭願意承擔成本,是因為對「AGI」突破的期盼,以及背後百億美元等級的算力投入。

Altman 提示的視角差距
在市場把目光打向少數明星工程師時,Altman 提出反思:真正具突破潛力的人選,可能遠比外界估算更龐大。他估計,全球擁有關鍵能力的人數可能是數千甚至數萬。「我敢打賭它比人們想像的要大得多,但一些公司只追逐那些閃耀的名字。」
他說:巨頭集中押注,是對不確定性的直接回應,也是一種期望「天才靈光一閃」的賭局,結果如何我們當前尚不得而知。然而 Altman 暗示,真正創新也許來自「中等規模的少數人」對演算法的關鍵突破,而非當下最昂貴的明星。
金錢以外的留才關鍵
不過高薪只是入場券,能否留住人,還要看文化與使命。Meta 開價雖驚人,但資料顯示招募結果並不穩定。像 Andrew Tulloch 就被指曾拒絕 15 億美元報價。
許多人才在意的是研究自由度、前沿挑戰與與高手切磋的機會。微軟主打「創業公司般文化」,Google 強調世界級計算資源、OpenAI 則宣布向全體員工發放 150 萬美元留任獎金,頂尖工程師要的不只是鈔票,還想在歷史轉折點上留下痕跡。
產業與資本的連鎖效應
未來資本預期將進一步集中到少數 AI 巨頭與獨角獸,「大者愈大」的效應難以忽視。對投資人而言,必須審視天價薪資對長期獲利與股東回報的影響;對初創公司而言,若無獨特技術或願景,將難以與巨頭競爭。
但金錢可以點燃戰火,卻無法決定勝負,打造能激發使命感與合作火花的環境也是重中之重。Altman 指出,廣大且多元的人才沃土才是推進「AGI」的真正燃料。對矽谷與華爾街而言,如何在高溢價與長期創新間取得平衡,將決定下一個十年的技術版圖。
📍相關報導📍
你的TikTok Shop還安全嗎?AI+假App+釣魚頁,新型詐騙「ClickTok」正鎖定你的加密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