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人》發表專文,直言加密貨幣已從對抗權威的金融革命淪為「終極沼澤資產」,捲入美國權力核心與利益輸送,川普家族更因迷因幣炒作而有利益衝突爭議。
(前情提要:美股+美元下跌,但美債殖利率飆高,為何經濟學人說這是個極度危險訊號?)
(背景補充:經濟學人:擁抱比特幣的薩爾瓦多,怎麼越來越窮了?)
國際權威雜誌《經濟學人》於 15 日以「加密貨幣已成為終極沼澤資產」為題,嚴厲批判加密貨幣已背離其「金融革命」的初衷,並深度捲入美國政治權力運作。
該雜誌認為,加密貨幣行業已深深根植於美國公民生活,其影響力及與行政部門的關係甚至超越傳統金融業。
《經濟學人》:加密貨幣淪為政治遊說與利益輸送工具
《經濟學人》指出,比特幣原被視為對抗通膨、去中心化的金融革命工具,如今隨著加密貨幣支持者積極遊說監管機構、捐助選舉活動,加密貨幣已經與美國政治產生複雜糾葛。文章舉例道:
川普的兒子們正在全球推廣他們的加密貨幣事業。此外,川普那些最大手筆的迷因幣投資者,也將和他共進晚餐。
如今,第一家庭的資產估值已達數十億美元,加密貨幣很可能已成為他們財富的最大來源。
相較之下,《經濟學人》肯定歐盟、日本、新加坡等司法管轄區在數位資產監管上取得的清晰進展,而沒有「失控的利益衝突」。
該雜誌警告,美國的加密貨幣產業需要從內部拯救自己,以及新的監管,以確保風險不會外溢至整個金融體系。倘若政客因畏懼該產業的選舉力量而未能對加密貨幣進行適當監管,長期後果將十分不利。
有前景的方向仍存在
儘管批判嚴厲且市場仍充斥大量投機,《經濟學人》仍指出,加密貨幣逐漸獲得主流金融機構與科技巨頭的重視。其中,實體資產代幣化(RWA)是文章明言極具潛力的方向,BlackRock、Franklin Templeton 等美國大型機構已積極佈局。
當前數位資產最常見的應用仍為支付場景,許多產業企業已在跨境或結算中採用穩定幣。而在高通膨與銀行體系薄弱的開發中國家,加密貨幣仍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早期理想主義者所期望的功能定位。
《經濟學人》的「終極沼澤資產」之說,不只是對加密貨幣現況的批判,更是一記針對其失落初衷的警鐘。當加密理想走向權力交易,加密產業究竟會繼續深陷於政治與投機交織的沼澤,還是透過制度重建與技術創新重新蛻變,將成為所有參與者無法忽視的關鍵命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