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台幣強勢升值,使大量持有美元計價美國公債ETF的台灣投資人面臨匯率及債券下跌的雙重損失。凸顯了台灣獨特的ETF市場結構。
(前情提要:美股比特幣獲利「匯回台灣扣5%」!川普擬推新法案:針對非美國公民轉出課稅 )
(背景補充:美債痛失3A信評》多檔台灣美債ETF「重摔創新低」債蛙心淌血,後市影響如何? )
台幣兌美元近期急速升值,對先前大量湧入美國公債ETF的台灣投資人造成嚴重衝擊。投資人不僅承受債券本身價格下跌的損失,更因匯率變動侵蝕報酬,遭到雙面毒打。
據中國信託固定收益部副總張勝原估計,計入名目債券損失與台幣升值所致匯損後,台灣投資人至2025年5月平均損失約11-12%。以規模最大的元大美國政府20年期以上債券ETF為例,自4月初以來價值已蒸發13%,主要源於匯率變動;若從聯準會升息週期起算,該基金自2017年初成立以來跌幅已近三分之一。
此波跌勢與先前美國《經濟學人》半年度大麥克指數顯示台幣被低估58.8%,投資人預期心理下大舉投入海外資產的背景形成強烈對比。
龐大ETF市場與「寶島債ETF」成推手
根據金融時報報導,台灣獨特的金融生態是放大此次衝擊的關鍵因素。台灣擁有全球相對規模最大的ETF產業,截至2024年底資產規模達1960億美元,佔整體投資基金總資產的66%,相當於人均投資近8400美元,其中債券ETF佔比龐大。
為規避對外國發行人在台發行美元債(即「寶島債」)的限制,台灣投資業者發展出「寶島債ETF」。這些在台灣上市、投資美元債券的ETF,因被視為本地股票而規避了持有限制,吸引了從機構法人到尋求較高美元利率的散戶投資人。
數據顯示,2019年至2025年1月,台灣投資人向美國債券ETF注入730億美元(數據來源:晨星),主要集中於20年期以上公債及長天期公司債。截至今年3月底,台灣整體固定收益ETF產業(含國內投資)價值為940億美元(數據來源:晨星)。
匯率、利率雙殺
此輪損失來自美國聯準會升息導致債券價格下跌,以及台幣強升造成的匯兌損失。黑石策略分析與晨星指出,近期台幣走強或為全球貨幣市場更廣泛變化的前兆。地緣政治緊張與美國貿易政策也加劇台幣波動。同時,外國央行及主權財富基金對美債投資的減持,也可能增加美債市場波動性。
已有跡象顯示台灣投資人正拋售美國固定收益資產。根據晨星分析,2025年2月及3月合計流出約11億美元。儘管4月份數據尚不完整,僅涵蓋八分之一的台灣債券ETF,但淨流出已達11億美元,顯示在5月台幣大幅波動前,資金撤離已在加速。
此次美債大波動造成投資人短時間內大幅虧損,凸顯了台灣散戶投資風氣的單一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