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管會為防止洗錢,新規定本土VASP業者(交易所)禁止再讓客人用現金交易,此事不影響網路下單用戶,但有不少業者和專家嗅到市場大變的前兆。
(前情提要:BitAsset聲明結束營業!已是第二間本土交易所喊關門,骨牌效應啟動? )
(背景補充:金管會強調「台灣交易所要徹查洗錢」擴大金檢;公會敦促配合監管 )
今日(12)上午社群傳出消息:「(金管會)自 05/07 開始往後一個月改善,台灣可能所有虛擬通貨業者將關停台幣現金的業務。簡單說,就是任何人都不得拿著新台幣現金在場外買賣任何加密貨幣,虛擬通貨從業者亦同。」
動區聯繫金管會證期局,證實了這段消息,其中包含更多細節,主要有以下幾點:
- 強制規範國內所有已進入登記名單之虛擬通貨業者(交易所)
- 用戶買賣加密貨幣,不能使用無法追蹤來源的現金,以往這些現金客人主要透過交易所實體店面交易,或者大額現金客與交易所另外約定交易時間、地點。
- 舊有一般網路交易客戶不受影響,因為金流都走銀行。
- 主因是檢調在詐騙案件中,常在現金交易加密貨幣時發生斷點,難以追蹤。
主要影響使用現金的客人,在此規範中,如果用戶想使用現金交易加密貨幣,可能要請求會計事務所等公證出資來源。
社群與業者回響
台灣加密社群普遍對此事回應是「雖然說是防詐防洗錢,但防範過當」、「換外匯都沒這麼嚴格」。動區也接獲部分業者大吐苦水:
台灣加密上路就防到這麼嚴格,那為什麼不去抓外籍移工地下通匯?合規銀樓換外匯也能用現金,為什麼加密貨幣實體店面不行?
甚至有業者煩惱,不是每個用戶都喜歡用線上交易、走銀行金流,
因為很多人其實是用現金在過日子的,像做傳統產業的收入全部都是現金,這些人來買比特幣就是拿現金到門市啊,這樣我的店面都收一收不要做了。
也有匿名專家對此事評論,能感受到金管會對於打詐這方面的力度,也因為幣想事件可能勾出不少疑慮,原本金管會早先就想對加密貨幣交易實施「完全金流管控」,學習韓國模式。但台灣產業不比韓國興盛,如此嚴苛的金流管控只會扼殺新創。
專家悲觀地看,下場可能只有兩種,一是國內交易所業務難做,最後倒閉僅剩個位數,二是地下 OTC 流行,上有政策下有反抗,你要抓也沒得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