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 與微軟這一曾被 Sam Altman 譽為科技界中的「最佳合作關係」,但《華爾街日報》指出目前可能正變得岌岌可危,發生了什麼事?
(前情提要:OpenAI:我們「願買下Chrome」若Google被迫出售,給用戶真正以AI為核心的搜尋體驗)
(背景補充:OpenAI 傳豪砸 30 億美元收購「自動編程神器 Windsurf」,搶攻 Vibe Coding 大商機)
作為火爆全球的聊天機器人 ChatGPT 的開發商,OpenAI 目前無疑是生成式 AI 領域的行業龍頭。然而,OpenAI 這幾年取得的巨大成功,背後離不開另一家矽谷巨頭,即微軟。
在過去六年裡,微軟向 OpenAI 投入了數十億美元資金,以幫助加速 OpenAI 的技術研發與市場擴展,使得 ChatGPT 如今已擁有超過 5 億週活躍用戶。而作為回報,OpenAI 也為微軟提供了尖端的生成式 AI 技術,助其雲端與辦公軟體服務實力倍增,甚至推動微軟股價翻了三倍。對此,OpenAI 執行長山姆·奧特曼(Sam Altman)曾不吝讚譽,稱兩家公司擁有科技界中的「最佳合作關係」。
昔日黃金拍檔,如今分歧加劇
然而據《華爾街日報》近日報導,這段看似緊密的合作關係,近來卻開始出現裂痕。
報導援引知情人士指出,奧特曼與微軟執行長薩蒂亞·納德拉(Satya Nadella)在多個關鍵議題上正日益產生分歧,包括微軟提供給 OpenAI 的運算資源是否充足、OpenAI 授權給微軟的模型使用範圍,以及奧特曼主張的「類人智能」是否即將實現等。
報導續指出,微軟這邊,納德拉則一方面加快推動微軟自家 AI 產品 Copilot 的普及與商業化,另一方面則於去年低調聘用奧特曼的競爭對手,即 DeepMind 共同創辦人穆斯塔法·蘇萊曼(Mustafa Suleyman),並秘密展開了一項替微軟自建大型語言模型的計畫,目的是降低對 OpenAI 的依賴。
奧特曼與納德拉的相識與合作經歷
值得一提的是,奧特曼與納德拉的合作緣起於 2018 年夏季,在愛達荷州太陽谷的 Allen & Co. 年度投資銀行會議上,兩人在樓梯間偶遇,短短五分鐘的談話讓納德拉對 OpenAI 產生了濃厚興趣。一年後,微軟便向當時仍為非營利機構的 OpenAI 投資 10 億美元,雙方由此展開密切合作。
後來 OpenAI 在 2022 年推出 ChatGPT,掀起生成式 AI 浪潮,不僅讓矽谷各大科技公司重新布局產品線,也讓微軟從一間「老派科技公司」搖身一變成為 AI 時代的領頭羊。兩位執行長一度頻繁互傳訊息,並在重大決策上將彼此作為依靠。
然而,這段黃金拍檔的關係逐漸出現裂縫。在 2023 年,奧特曼曾一度遭 OpenAI 董事會罷免,事件震撼整個科技圈,納德拉當時公開表示願意將奧特曼納入微軟。雖然奧特曼最終回歸 OpenAI,但此事件被內部稱為「插曲」(the blip),也讓納德拉意識到微軟需要為可能的突發狀況預留後路。
隨後,納德拉高薪挖角蘇萊曼,並啟動自主 AI 研發計畫。但該計畫初期進展不順,微軟仍須倚賴 OpenAI 的先進模型。與此同時,OpenAI 對微軟供應的晶片與運算資源表達不滿,雙方在技術共享上的談判也變得緊張。據傳,在某次會議中,蘇萊曼甚至當眾對 OpenAI 律師大聲斥責。
如今,奧特曼與納德拉已不再頻繁私訊聯絡,改為固定每週召開一次會議溝通業務。雙方原本合作推進的一項資料中心計畫,也在奧特曼經歷被罷免風波後由微軟單方面暫停。
一體兩面的未來仍待觀察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彼此正為公司未來的獨立發展鋪路,但在這場全球 AI 競賽的關鍵時刻,微軟與 OpenAI 之間仍存在高度互相制衡的關係。
報導指出,微軟可依合約條款阻止 OpenAI 在今年底前完成轉型為獨立營利公司的計畫,而若轉型失敗,OpenAI 可能將面臨數百億美元的損失。雖然微軟目前尚未表明會採取這一步行動,但已對 OpenAI 形成潛在壓力。反之,OpenAI 董事會也有權啟動合約中的條款,限制微軟存取其最先進的 AI 技術。
儘管雙方的合作關係正面臨壓力與挑戰,但他們的下一步動向,或將深刻影響生成式 AI 產業的未來格局,值得我們密切關注。
📍相關報導📍
OpenAI 要 KYC 了?上傳身分證件與個人大頭照才可使用 gpt-image-1 新生圖模型 AP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