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礦企 Argo Blockchain 因股價連續低於 1 美元 180 天遭那斯達克預告下市,暴露加密礦企面臨的資本市場壓力與轉型挑戰。
(前情提要:比特幣挖礦沒救!礦企BTC Digital轉向以太坊:清倉BTC買ETH、壓注DeFi收益)
(背景補充:Palantir創辦人Peter Thiel入股BitMine礦企9.1%股份,看好押注以太坊 )
美股上市的比特幣礦企 Argo Blockchain (ARBK) 再度站到聚光燈下,但這一次不是因為擴廠或營收突破,而是遭到那斯達克亮起黃牌。根據《The Block》最新報導,那斯達克已寄出下市通知,理由是股價連續低於 1 美元。
警訊來自 1 美元紅線
那斯達克規定,上市股票若連續 180 天收盤價低於 1 美元,就得面臨退市風險。Argo 今年 1 月已拿到一次不合規通知,補正期限落在 7 月 15 日。
然而,股價最終仍停留在 0.3 美元水平(過去一年蒸發 80.85%),與 2021 年 16.60 美元發行價相去甚遠,市值只剩約 2,340 萬美元。
目前納斯達克交易所正式啟動退市流程。而 Argo 公司已要求舉行聽證會,希望暫緩執行,但公告中並未提出反向股票分割或大型增資等具體方案,外界對後續走向充滿疑慮。
根據納斯達克上市規則,Argo 計劃向納斯達克聽證會小組申請舉行聽證會。聽證會請求將自動暫停任何暫停或退市行動,直至聽證會結束。
退市效應可能雪上加霜
若聽證會最終失利,Argo 股票將轉往流動性低得多的櫃檯交易市場 (OTC)。這條通道意味著機構投資、融資渠道、品牌影響力幾乎同步收縮,經營層必須在現金流與戰略方向上快速作出選擇。
從投資人角度看,事件釋放的訊號相當明確:光靠「比特幣敘事」已無法說服資本,財務體質才是評價基礎。退市機制正扮演篩選工具,把風險過高、成長動能不足的公司排除在主流資本市場之外。
下一步:轉型還是消失
Argo 能否化險為夷,取決於是否找到新資金與新定位。理論上,引入戰略投資者、調整能源結構、升級礦機效率,甚至拓展 Web3 基礎設施服務都屬可能方向。但時間窗口正在縮小;延誤一天,融資成本就可能再攀高一級。
對整個產業而言,粗放式「拼算力」的年代已過去,結合可再生能源、優化資產負債表、分散業務風險才是長久之計。Argo Blockchain 的處境像一面鏡子,映照出高風險、高回報世界裡的資本鐵律:創新故事若無穩健財報撐腰,上市招牌只是一張易碎的門票。
📍相關報導📍
2025年狗狗幣、柴犬幣、PEPE幣價格預測升幅有限,BTCBULL挑戰百倍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