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創辦人馬斯克(Elon Musk)近期表示,隨著科技產業興建越來越大型的資料中心,人工智慧(AI)的發展可能將於明年中遭遇電力生產問題,這可能會對 AI 產業的擴張造成挑戰。
(前情提要:巴基斯坦想賣過剩電力:瞄準比特幣挖礦與AI資料中心)
(背景補充:歐洲最大電力公司 ENEL 將「太陽能板代幣化」買幣能折抵電費,RWA 新應用)
據《CNBC》報導,特斯拉創辦人馬斯克(Elon Musk)近期表示,隨著科技產業興建越來越大型的資料中心,人工智慧(AI)的發展可能將於明年中遭遇電力生產問題,這可能會對 AI 產業的擴張造成挑戰。
AI 發展的三大限制:晶片、變壓器和電力生產
馬斯克在接受 CNBC 採訪時透露,他旗下的 AI 新創公司 xAI,就正在計劃在田納西州孟菲斯郊外建造一座吉瓦級(gigawatt-scale)的基礎設施,預計在六到九個月內完工。
備註:吉瓦級(gigawatt-scale)是指電力容量達到吉瓦(gigawatt,縮寫為 GW)的規模。一吉瓦(GW)等於 10 億瓦特(1,000,000,000 watts)或 1,000 兆瓦(megawatts)。在能源領域,這是一個非常大的電力單位,通常用來描述大型發電廠或資料中心的電力需求或產能。根據美國能源部資料顯示,一吉瓦的電力容量相當於美國核電廠的平均規模。
馬斯克對此進一步指出,隨著 AI 規模的持續擴大,產業發展正面臨三大限制,即晶片、變壓器和電力生產(變壓器用於將電廠產生的電力電壓降低,以供電腦使用)。他警告稱:
當我們解決變壓器短缺問題後,將會面臨基本的電力生產短缺問題。我猜測,人們可能在明年中或明年底開始遇到電力生產的挑戰。
谷歌警告:美國面臨電力容量危機
與此同時,Alphabet 旗下的 Google 部門也早在今年二月便警告,美國正面臨電力容量危機,因其正與中國競爭 AI 領域的主導地位。Google 全球能源市場發展主管 Caroline Golin 在核能研究所(Nuclear Energy Institute)於紐約市舉辦的會議上曾表示:「我們面臨非常嚴峻的現實,我們的系統在短期內,甚至可能在長期內,沒有足夠的容量來為我們的資料中心供電。」
而為了解決這一問題,Google 表示,當意識到風能和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因天氣條件限制可能導致電網不穩定時,他們已經開始探索核能作為替代方案。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美國最大的核電廠營運商 Constellation Energy 則提出了不同的觀點。該公司指出,雖然資料中心需求強勁,但一些公用事業公司對電力需求的預測過於誇大了。Constellation 執行長 Joe Dominguez 在第一季財報電話會議上就表示:「我必須告訴大家,我認為電力負載被誇大了。」
📍相關報導📍
比特幣安全神話破滅?研究員:「100億美元+10GW電力」就能發動51%攻擊,大機構可輕易做空獲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