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報導指出,近期美元與美債走低的原因之一,就在於全球三大信用評級機構之一的穆迪上週降低了美國信用評級,讓美國首次失去了所有三大主要信用評級機構(穆迪、標準普爾、惠譽)的 3A 評級,進一步加劇了華爾街對美國財政前景的擔憂。
(前情提要:Bitfinex宣告「比特幣牛市回歸」:BTC有望挑戰歷史新高,但美國經濟與政策隱憂待解)
(背景補充:美國經濟爆了》首季GDP意外萎縮0.3%、核心通膨卻升溫,真經濟衰退或僅是技術性扭曲?)
根據最新市場數據顯示,昨(19)日美元與美國公債這兩大依賴美國信用的資產均呈現下跌趨勢。30 年期美國公債殖利率一度上漲 9 個基點至 5.03%,創下 2023 年 11 月以來的最高水平;10 年期公債殖利率也達到 4.56%,接近上個月的高點。


對此狀況,《彭博》報導指出,這一走低現象與全球三大信用評級機構之一的穆迪(Moody’s Ratings)於上週將美國信用評級從 Aaa 下調至 Aa1 密切相關。穆迪下調後標誌著美國首次失去了所有三大主要信用評級機構(穆迪、標普、惠譽)的頂級 3A 評級,進一步加劇了華爾街對美國財政前景的擔憂。
穆迪降級原因:財政赤字與政治僵局
根據穆迪發佈的聲明顯示,美國信用評級下調的主要原因是,美國的財政狀況持續惡化及政治僵局帶來的挑戰。具體而言,穆迪強調了以下幾點:
- 財政赤字激增:美國聯邦預算赤字持續擴大,年度赤字已接近 2 兆美元,佔國內生產總值(GDP)的 6% 以上。穆迪預測,到 2035 年,赤字將進一步攀升至 GDP 的近 9%,主要由債務利息支付增加、福利支出上升及稅收收入相對較低推動。
- 債務負擔加重:美國聯邦債務已達 36.2 兆美元,預計到 2029 年將達到 GDP 的 107%,超過二戰後的歷史峰值。
- 政治與政策的不確定性:美國政治兩極化導致財政政策制定效率低下,反覆的債務上限談判加劇了違約風險。此外,川普政府近期推動的減稅及貿易關稅政策正在進一步惡化財政前景。
- 經濟增長壓力:穆迪指出,川普的關稅政策可能削弱美國的長期經濟增長潛力,進一步加劇財政壓力。
專家觀點兩極分化
不過,雖然穆迪的降級顯示出對美國經濟前景的擔憂加劇,但專家對降級的影響的看法卻並不一致。
布朗兄弟哈里曼公司(Brown Brothers Harriman & Co.)貨幣策略師 Elias Haddad 在一份報告中就表示:「美元、美國公債和美國股市的同步賣壓凸顯了對美國經濟信心的日益喪失。」他認為,降級加劇了市場對美國資產的質疑,可能將進一步推動「去美元化」的趨勢。
然而,瑞銀全球財富管理投資長 Mark Haefele 卻持較樂觀看法,他表示:「我們認為這次信用評級行動是一個頭條風險,而非市場的根本性轉變。雖然降級可能削弱近期的一些『好消息』勢頭,但我們預期它不會對金融市場產生重大直接影響。」
同樣,Palinuro Capital 投資長 Alfonso Peccatiello 也認為,根據巴塞尔監管框架,AAA 至 AA- 評級的政府債券在資本要求上並無差異,因此降級對美國公債在全球金融系統中的核心地位影響有限。他補充說:「除非投資者主動引發拋售潮,穆迪的行動應該不會產生太大影響。」
在川普政府推動貿易關稅及減稅政策的背景下,美國經濟與全球經濟的不確定性正在加劇。穆迪降級美國信用評級不僅凸顯了美國財政面臨的嚴峻挑戰,也為全球金融市場敲響了警鐘。美元與美債的走低反映了投資者對美國經濟前景的信心動搖,而未來財政政策的走向及其對全球經濟的影響,仍需我們密切觀察。
📍相關報導📍
聯準會鮑爾喊「不急降息」,美國經濟還很強;川普回應:動作太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