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reads上面出現了一篇很特別的「遺產文」,以節稅的角度來看挺有料。
(前情提要:PTT發文求助「家人買了虛擬礦機」:挖礦投入10萬,每天回饋500是詐騙嗎? )
(背景補充:Threads釣出「虛擬貨幣詐騙苦主串」:驚見賠6000萬、有人貸款啃吐司度日 )
台灣人瘋 Threads,上面的貼文也千奇百怪,最近這串的內容就很 Drama:原作者的爸爸在家族會議上宣布,子女可以「提前繼承」遺產,但條件是每年要付 3% 的利息給他,直到他過世為止。大哥二話不說簽了,覺得「早拿早享受」,但發文者卻陷入兩難,表示自己簽了像是欠債,不簽又被貼上「不孝」的標籤。
這段對話乍看之下是爸爸對子女進行親情勒索,擔心孩子拿了錢就跑路。但如果你只看到這裡,那就太小看這位父親了。這有很大可能不是家庭倫理連續劇,而是經過精密計算的財富傳承心計。
這位父親不是擔心孩子不孝,他在意的是口袋裡的錢,如何用最聰明的方式,把財富交給下一代。
借貸,實質是「贈與」節稅法
繼承不是直接給錢,為什麼要搞得像借貸一樣,還要收利息?因為台灣的「贈與稅」與「遺產稅」算起來可是差很多。
先了解 生前贈與 vs. 繼承
贈與稅:在台灣,每人每年有 244 萬元的贈與免稅額。超過的部分,稅率從 10% 起跳,最高到 20%。也就是說,如果這位父親想給子女一大筆錢,例如幾千萬新台幣,那贈與稅是相當可觀的。
遺產稅:遺產稅的免稅額度高得多,目前是 1,333 萬元。再加上配偶、子女等各種扣除額,實際的免稅門檻更高,稅率同樣是 10% 到 20% 的三級累進制。
對於高資產人士來說,把財產留在過世後當作遺產,能享受的免稅額度遠比生前贈與來得划算。但生前要給子孫資產該怎麼做?文中這位爸爸很有可能是用了「借貸」的方式來贈與子女。
善用「附帶條件贈與」
這位父親提出的「付利息」還需要簽合約,在法律上可能被視為一種「附負擔的贈與」或「附條件的贈與」。這種做法不僅合法節稅,還能達到幾個目的。
節稅:透過「借貸」的形式,父親實際上是在逐年、分批地將資產轉移給子女,完美避開了高額贈與稅。這 3% 的利息,更像是一種形式,確保這筆金流在法律上站得住腳,不會被國稅局認定為直接贈與、追稅。
另外一點,只要合約還在,這位爸爸就還保有對這自己財產的「控制權」,萬一子女拿了錢就跑,爸爸是能用法律採取行動的。
勇敢的人先享受世界
在原作者描述裡,大哥決定和爸爸簽約「早拿早享受」,他可能評估過,就算每年付 3% 的利息,只要他能找到年化報酬率超過 3% 的投資標的,這筆交易就是划算的。
畢竟 3% 以下的年化,穩定獲利的投資也有機會超過這個數字。這種典型的「機會成本」計算,尤其適合更年輕的子女,提早使用長輩給予的資產,有更長的時間讓資產增值。
就像財經暢銷書《持續買進》作者 Nick Maggiulli 在書中說的「在孩子20幾歲時資助他們10萬美金的幫助,遠大於孩子60幾歲時留50萬美金遺產給他們。」
在現代,財富傳承已經不只是「分家產」這麼簡單,它牽涉到有些複雜的稅法、法律合約,以及對未來市場的預判,像這則 Threads 底下也有許多網友分享許多給子女資產的好方法。但如果這位父親能坦誠布公對子女解釋這個方式的節稅考量,或許家庭會議的氛圍會更好。
📍相關報導📍
AI能翻案?無律師女靠ChatGPT挖500萬遺產詐騙、說服法院重啟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