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hereum Rollups 已成為 Web3 的特許經營模式 —— 它們是自主平臺、戰略產品和可程式設計經濟體。本文源自 Alon Muroch 所著文章,由深潮 TechFlow 整理、編譯及撰稿。
(前情提要:6 種估值方法測算:本輪以太坊能否站上 1 萬美元? )
(背景補充:V神AMA重點整理:Rollups對以太坊是好事還是吸血?ETH的終極敘事是什麼?3.0進度)
歡迎來到 McRollups 時代。
Ethereum Rollups 已成為 Web3 的特許經營模式 —— 它們是自主平臺、戰略產品和可程式設計經濟體。在許多方面,它們體現了一種現代特許經營模式:自主卻與品牌保持一致,可互操作卻為特定目的而構建,靈活卻植根於共同標準。
Ethereum 作為特許人
Ethereum 在這種模式中,就像麥當勞總部扮演著特許授權方的角色,設定品牌標準與核心規則 ,提供基礎設施保障可擴展套件性。這裡面就包括:
- 通過 Ethereum 的驗證者集實現全域性交易最終性
- 中立且可信的結算層
- 標準化工具:Solidity、EVM、錢包、跨鏈橋、RPC
- 龐大的開發者生態系統和信任基礎
Ethereum 的價值不僅在於技術層面,還在於機構和文化層面。當 Rollup 接入 Layer 1 時,即繼承了 Ethereum 的「品牌授權」。使用者與建設者的信任源於: Ethereum 的加密技術 + 社群共識 + 去中心化價值觀
Rollups 作為特許經營分支
Rollup 營運商是特許經營者,運營專屬「鏈上店面」並訂製環境,同時承擔營運責任。
它們在繼承 Ethereum 可信度的基礎上可以:
- 訂製執行時:EVM、zkVM、WASM 或自定義虛擬機器
- 訂製費用結構:0 Gas 體驗、法幣錨定定價、返利機制
- 治理機制:DAO、多籤、代幣投票或社交恢復
- 修改基礎設施:自選排序器、資料可用性層 (DA)、跨鏈橋、證明系統
- 擴展套件功能:身份層、隱私預編譯合約、AI 代理等
簡而言之,Rollups 是特定於應用的經濟體,完全掌控執行環境,同時錨定 Ethereum 實現信任與互操作
就像麥當勞一樣…… 全球的麥當勞門店保持統一標識,但都是本地化運營。羅馬的麥當勞採用黑金美學以匹配古老建築;印度的麥當勞提供辣味乳酪卷;在法國的麥當勞能喝到濃縮咖啡、吃到馬卡龍。
同樣的:
- DeFi Rollup:完全消除 gas 費 + 高頻交易優化
- 遊戲 Rollup:採用 WASM 實現即時邏輯和使用者體驗抽象
- 社交 Rollup:專注吞吐量、鏈上訊息傳遞和身份
這些都是 「McRollups」—— 遵循 Ethereum 的標準、結算回 Ethereum 的基礎層、通過共享協議互操作
技術啟示:zkTLS 的應用邊界不止於 「簡歷驗證」
作為產品的 Rollup
營運 Rollup ≠ 部署智能合約 —— 它實質上像推出一家公司,或更準確地說,一個全棧 SaaS 平臺:
- 管理正常執行時間:排序器、資料可用性 (DA)、證明、節點活性
- 招募開發者:構建 SDK、編寫文件、設立生態基金
- 支援使用者:錢包、區塊瀏覽器、支援流程、法幣入金通道
- 掌控經濟體:gas 代幣、跨鏈橋費用、MEV 手續費、治理機制
最成功的 Rollup 團隊會將其視為業務 —— 垂直整合的商業體(店面 + 後端 + 分銷渠道 + monetization 引擎),可組合但為使用者優化。
共享基礎設施的力量
Rollup 的自治性依託 Ethereum 生態協同實現:
- 標準化跨鏈橋 → 互操作性標準化
- 共享排序層(如 Superchain, AggLayer, Espresso)→ 原子級跨鏈互動
- DA 網路(如 EigenDA, Celestia)→ 降本且保持 Ethereum 一致性
- 工具鏈統一 → 開發者無需從零開始
這實現了無縫的使用者體驗 —— 如果實現了同步組合性,帳戶、資產和身份可以像在單鏈內一樣跨 Rollup 轉移。
同步組合性:Ethereum 的戰略要務
如果說 Rollups 是特許經營店,那麼同步組合性就是物流、協調和通訊網路,將它們從孤立的分支轉變為一個統一的全球價值鏈。沒有它,Rollups 雖然強大但會四分五裂;有了它,它們將成為一個緊密相連、可互操作的可程式設計經濟體網路
什麼是同步組合性?
同步組合性允許不同 Rollup 上的智慧合約在單個交易上下文中進行互動 —— 以原子化和確定性的方式。簡單來說:
- Rollup A 合約可呼叫 Rollup B 合約並即時返回結果
- 使用者可以像在單鏈一樣實現跨鏈操作
- 開發者無需設計非同步橋
它將 Rollups 轉變為一個統一系統的模組化元件,而不是通過跨鏈橋拼接在一起的孤立鏈條。
無同步組合性
- Rollups 成為經濟孤島
- 流動性割裂
- 使用者遭遇繁瑣跨鏈操作
- 開發者被迫採用非同步流程
- dApps 失去原子化邏輯
這可能會打破 Ethereum r 的超級能力:無縫組合性。
有同步組合性
- 合約跨 Rollup 即時互動
- 跨域閃電貸 / DAO 變簡單
- 流動性自由流動
- 使用者無感跨域操作
- Ethereum 如多風格單鏈
同步組合性不僅改善了體驗,還解鎖了全新型別的去中心化應用,否則這些應用是不可能實現的。
同步組合性的工作原理(底層機制)
- 共享協調網路:確定性地對多個 Rollup 上的交易進行排序(如 Optimism 超級鏈、Espresso、Astria)
- 共享資料可用層:Rollups 從共同的來源釋出和消費資料,確保所有鏈都具有可見性(如 EigenDA、Celestia)
- 標準化訊息層:支援原子性的安全、可驗證的跨鏈訊息傳遞
- Ethereum 結算:所有 Rollup 最終都結算到 Ethereum,在這裡最終性、資料有效性和爭議解決匯聚在一起
這些元件共同在自主 Rollups 之間建立了一個統一的執行上下文。
現實世界用例
- DeFi 套利:Rollup A 借款 → Rollup B 交易 → 還款(單交易完成)
- 跨 Rollup NFT:鏈 A 鑄造 → 鏈 B 遊戲 → 鏈 C 交易(即時完成)
- 跨域 DAO:提案 / 執行跨越多 Rollup(國庫操作 + 治理邏輯)
- 統一入口:使用者無感跨鏈互動
缺乏同步組合性的危險:Rollup 離心風險
隨著 Rollups 在使用者、資本和品牌影響力方面的增長,除非 Ethereum 提供使它們保持可組合性的基礎設施,否則它們與 Ethereum 保持一致的動機將會減弱。
Rollup 逃離軌跡
沒有同步組合性,Ethereum 可能會失去它幫助啟動的 Rollups。隨著這些 Rollups 的成熟 —— 積累使用者、流動性和開發者關注度 —— 它們變得越來越自給自足。它們對 Ethereum 基礎層的依賴程度降低。
在某種程度上,以下邏輯會變得有說服力:
「如果我們無法從共享流動性或共享執行中獲益,為什麼還要繼續支付 Ethereum 最終性的成本?」
這就是逃離路徑。隨著更多 Rollups 達到這個閾值,它們可能會:
- 自建全棧方案(排序器 / DA / 跨鏈橋)
- 錨定替代結算層
- 優先垂直整合
每有一個 Rollup 退出,Ethereum 的網路效應就會減弱。沒有組合性,Ethereum 將不再是 Web3 的連線組織,而可能淪為另一個 Layer 1,而 Rollups 則演變為雲平臺 —— 自主、孤立,且對 Ethereum 的未來越來越漠不關心。
同步組合性 = Ethereum 的經濟防禦層
Ethereum 留住 Rollup 的核心是提供不可替代的協同價值:
- 共享流動性 → 市場更強
- 共享使用者體驗 → 留存更高
- 共享基礎設施 → 開發更快
- 共享狀態 → 整合更深
這與 Web2 的網路效應相似:Rollups 的可組合性越強,整個生態系統就越有吸引力。
寫在最後
Ethereum Rollups 不僅僅是 Layer 2。它們是特許經營的經濟區,在這裡創辦人成為平臺運營商,使用者成為自主且相互連線的數位國家的公民。它們:
- 在邏輯上具有自主性
- 在使用者體驗上可訂製
- 在排序和基礎設施方面實現代幣化 (monetization)
- 通過 Ethereum 的最終性和價值觀保持一致性
這不僅僅是 「你的應用,你的鏈」,而是基於 Ethereum 的軌道上,屬於你的鏈、市場和經濟體。
歡迎來到 McRollups 時代。
📍相關報導📍
以太坊儲備企業+各 ETF 累積持幣量已突破 1000 萬枚 ETH,佔總供應 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