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證監會 (SFC) 發布公告示警,點名「FoFund 多多一號」、「FoFund 多多二號」、代幣「Fo Coin」與「桃花源 NFT(Paradise NFT)」這四項產品,稱它們未獲認可卻向公眾招攬投資,提醒投資人要提高警覺。
(前情提要:讀者投稿》這是我所碰到的詐騙,讓我付出了數萬USDT)
(背景補充:詐騙犯盯上 Mt. Gox 失竊案存有 86 億美元贓款比特幣錢包,小心 OP_RETURN 釣魚騙局)
香港證監會 (SFC) 發布公告示警,點名「FoFund 多多一號」、「FoFund 多多二號」、代幣「Fo Coin」與「桃花源 NFT(Paradise NFT)」這四項產品,稱它們未獲認可卻向公眾招攬投資,提醒投資人要提高警覺。
可疑產品的共同輪廓
根據證監會官網披露的資訊顯示,「FoFund 多多一號」與「FoFund 多多二號」標榜與加密貨幣相關的投資組合策略;「Fo Coin」瞄準代幣市場;「桃花源 NFT」則披上了藝術收藏的外衣。四者面向不同領域,卻都缺乏透明度、無公開審計,也沒出現在 SFC 可銷售名單上。
另外,證監會還披露了這些項目的具體營運團隊與社交帳號,警惕投資者小心,避免上當受騙。
監管步調正在加速
此次出手並非孤立事件,8 月 1 日,香港《穩定幣條例》即將生效,條例規定,穩定幣發行人必須向香港金融管理局申請牌照,並符合反洗錢 (AML) 與反恐融資 (CFT) 規定。
另外自 2023 年 6 月起,中心化交易所與虛擬資產交易平台都需向 SFC 申請第 1、4、7、9 類牌照;新例落地後,經銷與託管服務也將納入管轄。換句話說,無牌營運在香港只會愈來愈難,監管收緊勢在必行。
投資布局的三個提醒
對普通投資者而言,SFC 的公告帶來了三項啟示。第一,查證牌照:進入任何平台前,先到 SFC 網站比對名單。第二,看清結構:高回報往往伴隨高風險,若缺乏公開審計或資金用途說明,就要停下腳步。第三,留意時點:穩定幣條例上路後,合規門檻隨之抬升,真正存活的專案會更透明,也更容易被監管追蹤。
虛擬資產的創新故事遠未結束,但下一章必然建立在清晰透明的監管基礎上。
📍相關報導📍
AI能翻案?無律師女靠ChatGPT挖500萬遺產詐騙、說服法院重啟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