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管會昨(20)日正式宣布,截至 4 月底,已有國泰世華銀行、中國信託商業銀行(中信銀)、凱基銀行及聯邦銀行這四家金融機構,正式提交了「虛擬資產保管業務」申請,積極參與這項新興業務試辦計劃。
(前情提要:台灣OTC交易全違法!專家喊金管會新規「沒救了」:VASP牌照變毒藥,把客戶全嚇跑)
(背景補充:金管會強調「台灣交易所要徹查洗錢」擴大金檢;公會敦促配合監管)
為推動台灣金融創新,金管會於 2024 年 11 月 28 日正式推出了「虛擬資產保管業務」主題式業務試辦計畫,並於 2025 年 1 月 1 日至 4 月 30 日,開放金融機構申請參與。
就在昨(20)日,金管會正式宣布:截至 4 月底,已有國泰世華銀行、中國信託商業銀行(中信銀)、凱基銀行及聯邦銀行這四家金融機構正式提交申請,積極參與這項新興業務試辦計劃。由於審查期間爲兩個月,預計六月底前公布審查結果。最快第 2 季底前,台灣銀行虛擬貨幣保管業務案可望問世。
此外,台新銀行目前也正接受金管會的輔導,雖然尚未正式遞件申請,但其也在積極準備中。
持續開放申請,鼓勵金融創新
為進一步支持金融機構探索虛擬資產領域,金管會同時宣布,將在 2025 年 6 月 15 日起,繼續受理業者申請試辦,並提供專業的諮詢與輔導服務,以鼓勵更多金融機構加入。
對此,金管會金融科技發展與創新中心處長胡則華也表示,虛擬資產保管業務是一項新興且技術門檻較高的業務,各金融機構在規模、經營策略及技術能力上存在差異。因此,金管會將採取靈活的申請機制,允許業者根據自身條件進行充分準備,以確保業務穩健發展。
另外,根據金管會的規定,申請試辦的金融機構需提交七項文件,包含業務計畫、風險管理措施、資安標準等,以確保業務的安全性與合規性。同時,試辦業務的潛在客戶主要為虛擬資產交易所及專業機構投資人,保管費用則因技術複雜度與服務內容而異,與傳統保險箱業務有顯著不同。
銀行業新的業務成長點
目前在台灣加密貨幣監管趨嚴的背景下,金管會允許銀行踏足虛擬資產保管業務,無疑為銀行業開拓了新的業務成長點。不過,虛擬資產保管業務對資安與風險管理的要求極高,銀行需投入大量資源於技術升級與人才培訓,短期內可能也將面臨成本壓力。
此外,虛擬資產市場的波動性與監管不確定性,也為參與銀行帶來了挑戰。
📍相關報導📍
金管會:HzBit 交易所(鴻朱數位)違反洗錢防制法、個資法,重罰152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