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紅衫資本舉辦的 AI Ascent 講座中,OpenAI 執行長 Sam Altman 受邀出席,不能免俗的談到創業辛酸史與給大眾的建議之外,Sam Altman 意外透露了年輕用戶在使用 ChatGPT 的特殊現象
(前情提要:Sam Altman:OpenAI花費數千萬美元,在應對ChatGPT用戶「請、謝謝」詞語上 )
(背景補充:GPT-5延期!OpenAI先推o3、o4-Mini,Sam Altman自曝:整合比想像中更難 )
面對AI LLM 時,用戶的年齡區分可能異常「殘酷」,35歲以上的使用習慣就被歸在老人?
不是搜尋引擎,是「作業系統」
Sam Altman 點出,當代年輕人用 ChatGPT 的方式,遠比上一代想像得更深入、更本能,也更革命性,成為了極具時代感的現象。
許多中年以上的用戶,至今仍把 ChatGPT 當作「升級版的 Google」,上去問簡單的問題、找找資料,充其量就是「比較厲害的搜尋引擎」。但 Z 世代、Alpha 世代(1995年後至今出生的兩個群群)會怎麼用?
年輕人用 ChatGPT,不是把它當工具,而是直接當成自己生活的核心作業系統。
他們會設計一套屬於自己的 prompts,甚至把這些提示語當成「技能組」來記憶。把大量個人檔案,包括文件、簡報、備忘錄串接到 ChatGPT,讓 AI 成為自己生活、學業、工作的助手。為了做報告、創作、工作等特定需求,建立專屬的工作流程設定,把 ChatGPT 當成「虛擬夥伴」長期合作。
簡單來說,年輕人不是在用 AI,而是「跟 AI 一起活著」。
重要決策都問 ChatGPT
Sam Altman 觀察到一個非常驚人的行為模式:
許多年輕人在做人生決策,例如選學校、工作職涯、感情、重大消費前,會養成習慣先問 ChatGPT 一下。
這不是在網路上找資料,而是在過去個人資訊的挖出那些自己沒有意識到的資訊,讓 ChatGPT 根據過去的對話脈絡,理解他們的人際關係、價值觀,進行有深度的討論。
記憶功能推出後,這種行為更加普遍,因為 AI 不再是冷冰冰的問答機器,而是一個知道你人生所有細節的個人顧問。這種使用方式,已經不是單純的「AI聊天」,Altman 表示年輕人在建立一個長期陪伴、持續成長的數位分身。
學習曲線的斷層
Altman 指出,20 歲左右的年輕人用 ChatGPT 的方式,跟 35 歲以上的用戶幾乎是「不同世界」,這種斷層,就像當年智慧型手機剛出來時,年輕人一秒上手,年長者卻要學三年一樣。
這種代際差異不只存在於個人層面,也反應在企業對 AI 工具的適應速度上,新創企業總是領先一大步。傳統公司可能還弄不懂 AI 可能幫到自己什麼業務。
Altman 最後的總結是,年輕世代不再把 AI 當成輔助工具,而是個人生活裡的基礎設施,這種思維差異,正是 AI 應用爆發的關鍵,他認為這會重塑整個數位體驗的設計邏輯,也將定義下一代 AI 產品與平台的形態。
以下是全程影片,上述年輕世代的部分位於 15:20 之後。
📍相關報導📍
彭博:DeepSeek強勢崛起,中國正對美國AI霸主地位構成「巨大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