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鯨魚正悄悄減持、ETF 與企業狂吞籌碼,當比特幣從狂野西部走向機構時代,對 BTC 來說是好是壞?
(前情提要:7月降息機率趨零!美國6月非農就業超強勁,美股齊揚、比特幣站上11萬美元)
(背景補充:Arthur Hayes《穩定幣的對價關係》全文:別再買Circle股票,做多比特幣吧)
比特幣價格昨(3)日再度突破 11 萬美元,能否再創新高還有很大的不確定性。但近兩個月來,比特幣持續在 10~11 萬美元間震盪,根據 Bitwise 六月數據,比特幣 60 日實現波動率已降至 27%~28% 創下兩年來低點,更低於 S&P 500 的 30%、那斯達克 100 的 35%。
彭博指出:當前看似風平浪靜,實際上,一場安靜卻深刻的權力轉移正在進行:早期鯨魚減碼,ETF、企業與資產管理公司大舉接手,正改寫這項 2.1 兆美元資產的控制權。
無聲轉移:鯨魚退場‧機構接手
根據 10x Research 數據,過去一年,比特幣鯨魚拋售了超過 50 萬枚比特幣,以當前價格計算價值超過 500 億美元。這大致相當於自美國加密貨幣 ETF 核准以來流入這些基金的淨流入量。這與微策略(Strategy)過去五年累積的 650 億美元規模相差無幾。
Parataxis Capital 的 Edward Chin 說:
「我們看到基礎層被攪動…鯨魚把 BTC 轉進股市相關交易。」
隨持有者從短期投機者換成長期配置者、波動率降低。10x Research 執行長 Markus Thielen 說:
「這可能持續數年…比特幣正變成占資產配置一成到兩成的慢熱部位。」
Arca 投資長 Jeff Dorman 也預期:比特幣或將像無聊的股息股,每年漲幅縮小,卻適合退休組合。
挑戰與風險仍在
不過美國大學教授 Hilary Allen 提醒,機構化提供流動性雖方便鯨魚退場,卻讓散戶可能成為「最後買家」。10x Research 回測顯示,2018 年僅 2% 流出就引發 74% 跌幅,2022 年 9% 流出則帶來 64% 跌勢,說明集中度高仍會放大賣壓。
目前的一大風險是失衡:如果比特幣「鯨魚」恢復大規模拋售,而機構資金流入趨於平穩,市場可能會陷入大幅下跌。
這場從狂野西部到華爾街後院,比特幣從高波動與高成長之間逐步蛻變的成年禮,在更穩定但也更集中掌控的機構時代,對比特幣的未來是好是壞?還需要更多時間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