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整理自 AMD 執行長蘇姿丰博士受邀於台大分享的談話內容,深入探討 AMD 的轉型策略、AI 產業的未來趨勢,以及她對領導力、創新和台灣半導體生態系的獨到見解。
(前情提要:輝達RTX5090顯卡全球大缺貨!原價屋現排隊搶購潮、二手喊兩倍都買不到 )
(背景補充:黃仁勳發表RTX5090顯卡「兩倍4090效能」、搭載AI技術DLSS 4;輝達暴漲擠下蘋果回市值第一 )
超微(AMD)執行長、美國半導體協會董事蘇姿丰,本月應邀於國立台灣大學發表演說,分享了她帶領 AMD 從困境走向高峰的歷程、對人工智慧(AI)巨大市場的洞見,以及對台灣半導體產業生態系的高度肯定。
這位出生於台南、畢業於麻省理工學院(MIT)電機工程與電腦科學博士的半導體巨擘,以其深厚的技術背景與卓越的領導力,為在場學子及產業界人士帶來了一場關於技術、策略與人生哲學的深度對話,動區為您做重點整理:
一開場,蘇姿丰謙虛地表示能與眾多才華洋溢的學生交流讓她「感覺自己很老」,但希望能分享一些故事,為學生的職涯提供啟發。
她回顧自己的學術背景,從 MIT 的學士、碩士到博士,專攻半導體元件。三十多年的半導體產業經驗讓她深刻體會到技術的飛速發展。自 2012 年加入 AMD、2014 年接任執行長以來,她為公司確立了清晰的定位:專注於「高效能運算」(High-Performance Computing, HPC)。
「高效能運算實質上已成為我們今日生活的核心。」蘇姿丰強調,AMD 的技術每天觸及數十億人,無論是雲端資料中心、網路邊緣、個人電腦、汽車還是工業領域,都可能看到 AMD 技術的身影。
她指出,作為一家科技公司,最重要的就是擁有長期的策略和技術藍圖。AMD 的成功基於三大支柱:
- 專注高效能運算: 將 HPC 作為核心競爭力,持續投入研發。
- 建立卓越的合作夥伴關係: 台積電(TSMC)是 AMD 最核心的合作夥伴之一,共同打造領先的產品。
- 擁抱技術變革,押注 Chiplet(小晶片)技術: 鑑於摩爾定律趨緩,AMD 大膽押注 Chiplet 技術,將其視為未來發展的關鍵。
這些策略的成效顯著,讓蘇姿丰自豪地表示,目前全球排名前十的超級電腦中,有五台採用了 AMD 的技術。「我深信高效能運算將是未來最重要的核心領域。」她說道。
AI 浪潮:5000 億美元市場與整體設計思維
談及當前最熱門的 AI 議題,蘇姿丰坦言 AI 產業的創新速度驚人,「幾乎每週都有新技術和創新問世。」她以今年一月引發關注的 DeepSeek 模型為例,說明其透過混合專家模型(Mixture of Experts)等技術整合,成功降低了 AI 的使用門檻與成本,進而加速了 AI 的普及與應用。「DeepSeek 的主要貢獻在於真正加速了 AI 的應用。」
蘇姿丰強調,AI 運算生態系不存在「一體適用」的解決方案。一方面,需要投入數千億美元打造最強大的前沿大型模型;另一方面,也存在大量中小型模型的需求,以及各種不同的演算法。她預計未來 AI 領域的投資將持續顯著增長,涵蓋大型和更具成本效益的投資。
「關於 AI,最重要的一點是:市場規模極其龐大。」蘇姿丰預測,未來三到四年內,AI 市場規模將達到 5,000 億美元。如此巨大的市場需要各式各樣的運算能力,包括 CPU、GPU、ASIC、FPGA 等。「沒有一家公司能提供所有解決方案。」她認為,AMD 的 AI 策略包含兩大重點:
- 提供完整的解決方案: 涵蓋硬體、軟體到系統層面。
- 建立開放的生態系統: 鼓勵合作與協同創新,讓大家可以互相學習。她再次提到 DeepSeek 的開放模型特性,促進了在其基礎上的二次創新。
蘇姿丰進一步指出,AI 已滲透到 AMD 業務的各個層面,從最大的資料中心到個人電腦,都將有大量 AI 應用。「這對我們所有人來說,都意味著巨大的市場機會。」
她也提醒,尤其在 AI 領域,設計思維必須轉變。「你必須進行整體設計(Holistic Design)。」她強調,硬體、軟體和系統必須協同設計,不能再像過去一樣將各部分分開考慮,必須從整體的系統應用、演算法出發,才能回頭思考如何設計晶片。
台灣生態系的關鍵角色與韌性建構
蘇姿丰對台灣的半導體生態系也給予高度評價。「台灣的生態系非常特別。」她指出,從台積電建立的卓越製造能力,到涵蓋 ODM、OEM、製造和設計的完整產業鏈,都令人印象深刻。她預期未來在軟體和系統方面的投資將會增加。AMD 在台灣的團隊是其全球研發的重要組成部分,蘇姿丰對此感到非常自豪。
同時,她也強調當今世界生態系的相互依存性。「從美國的角度來看,我們確實非常依賴台灣的製造生態系。」因此,為這個生態系建立「韌性」(Resilience)至關重要。這也呼應了近年來全球供應鏈重組及多元化的趨勢,凸顯了台灣在全球科技產業中不可或缺的地位。
這位在台南出生、隨後移民美國的執行長,也分享了個人成長經歷。她感謝父母對教育的重視,即使當時她急於進入職場,父母仍「強烈建議」她攻讀博士學位。
「事實證明,我的父母是對的。」她認為,大學和研究所的經歷提供了學習多元知識和建立解決未來問題信心的寶貴機會。從半導體工程師到企業經營者,再到半導體領導者,這段「夢想工作」的旅程並不容易,尤其在早期,家人的支持至關重要。
領導力、創新與給學生的建議
蘇姿丰認為領導者風格各異,但大學教育對培養領導力非常有幫助。她分享了自己收到的最佳建議之一:「去解決最困難的問題。」她鼓勵學生選擇能夠產生巨大影響力的專案、問題或公司,因為從中可以學到最多,貢獻也最大。「可以肯定的是,我從犯過的最大的錯誤中學到的最多。」她認為,錯誤並非壞事,而是學習和改進的機會。
對於 AMD 的轉型歷程,她回憶起 2014 年剛接手時的困境。當時公司的產品路線圖缺乏競爭力。「在科技公司,產品就是一切。」因此,她的首要任務是重新規劃產品藍圖,並確立三大優先事項:打造卓越產品、建立深厚的客戶關係(強調合作的重要性)、保持敏捷並快速行動。
為了實現目標,團隊需要時間來打造偉大的路線圖。如今,基於 Zen 技術的 CPU 已發展到第五代,AMD 從「非最佳」轉變為擁有「全球最佳 CPU 技術」的公司之一。
她認為半導體產業的關鍵趨勢包括整體設計思維的必要性,以及 AI 領域仍處於「早期階段」(early innings),未來十年仍有巨大的創新空間。她特別看好 AI 在醫療保健和生命科學領域的應用潛力,例如協助治癒疾病、發現新藥、早期診斷健康問題等。
最後,蘇姿丰給予在場學生真誠的建議:「對於你想實現的目標,要抱有遠大的志向。」(Be very ambitious)她鼓勵年輕學子擁有「宏偉的夢想」,並勇於將夢想告知他人,因為人們會幫助你實現目標。
她也提醒,尤其對於台灣或亞洲學生而言,有時可能會比較害羞,但應克服這點,勇於表達。她強調持續學習和保持思維敏捷的重要性,因為世界變化太快。面對挫折時,可以短暫難過,但隨後必須從中學習並專注於下一個目標。
蘇姿丰也提到,人才的「質」比「量」更重要。當年 AMD 僅有約 8000 名員工,相較於競爭對手英特爾的規模小得多,許多人認為 AMD 不可能成功。但她堅信,關鍵在於擁有「對的人才、對的專案、對的焦點和對的願景」。
📍相關報導📍
輝達遭美司法部反壟斷調查+RTX 50系列顯卡推遲,市值一夜蒸發8.9兆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