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歌后宇多田光與《人類大歷史》作者尤瓦爾・哈拉瑞展開一場深入交流,探討 AI 如何改變音樂、情感與人類自身,創作者該如何面對?
(前情提要:華爾街首位非人類員工!高盛聘用AI工程師Devin「工作效率超越四倍」可同時協作1.2萬名開發者 )
(背景補充:Grok4智力比分贏了OpenAI o3和Gemini 2.5 Pro!多元競爭轉戰政治面? )
本
週一(14 日),日本歌后宇多田光與《人類大歷史》作者尤瓦爾・哈拉瑞(Yuval Noah Harari)在倫敦弗洛伊德博物館展開一場關於「AI 與創造力進化」的深度對談,令人意想不到的組合。
這場交流不僅跨越學科,更觸及每個人都無法忽視的問題:當 AI 能夠創作音樂、寫書,甚至模擬情感時,創作的「人味」還剩下多少?人類與 AI 的界線會否逐漸消融?本文為您做對談重點整理。
當 AI 學會創作:人類藝術家的未來在哪?
宇多田光在開場時提到,她十年前懷孕時,一位親密的朋友送給她哈拉瑞的著作《人類大歷史》,如今兩人能展開這次對談是一次美妙的巧合。
接著,哈拉瑞拋出了核心的憂慮:「再過十年,我可能就不再寫書了。」 他認為,AI 在學習、分析、甚至辨識並打破模式(他稱之為「創造力」的核心)的能力上,可能很快就會超越人類。如同 AI 在圍棋領域展現出人類千年來未曾想到的「創意」策略,未來 AI 或許能寫出比《人類大歷史》更深刻的作品。
然而,宇多田光憑著一種「發自內心的直覺」提出反思。她認為,人類永遠無法抗拒對「人類創造之物」的需求。她說:「我們是天生就會進行藝術創作的生物。」從嬰兒時期無意識的哼唱、舞動,到敲擊物品,創作是人類最原始的本能之一。
創造的過程:是自我探索還是情感操縱?
雙方對「創作過程」有著截然不同的見解,這也反映了人類與 AI 的根本差異。
宇多田光:創作是一場向內的探索 她將音樂創作形容為一種「極度自我的(egotistical)」的旅程,目標是在過程中發現關於自己或世界的新見解。
這個過程充滿了等待與放手,她將自己比喻為「坐在船上等待魚兒上鉤的漁夫」,無論是在做飯還是與朋友聊天,她的潛意識始終在等待那個關鍵的靈感浮現。對她而言,創作中最珍貴的是過程中的掙扎與發現,最終的作品幾乎只是副產品。她認為,「誠實」是創作的核心,若作品無法反映內心深處的真實,那就是「虛假的音樂」。
哈拉瑞:藝術是為了觸動他人。他提出,若藝術的目標是為了在他人心中創造某種狀態(如喜悅或悲傷),那麼 AI將擁有巨大優勢。AI 能處理數以億計的數據,學習如何精準「彈奏人類情感的鋼琴」,甚至能為每個人量身打造專屬的樂曲或故事,這是任何人類藝術家都無法企及的。
人類故事的價值:「速食」與「主廚料理」的對比
面對 AI 高效的「客製化」能力,宇多田光提出了「速食與主廚料理」的比喻。AI 生成的音樂或許像速食一樣方便、能快速滿足需求,但人們依然會珍視由人類廚師精心烹調的料理。
她強調,人們對「故事」有著天生的渴望。一件藝術作品的價值,不僅在於成品,更在於創作者背後的人生經歷、掙扎與投入。就像觀看奧運比賽,即使知道汽車跑得比任何運動員都快,我們依然會為人類選手脆弱而堅韌的奮鬥所感動。正是這種不完美與脆弱性,構成了人與人之間最深刻的連結。
AI 能建立真實關係嗎?
對話延伸至 AI 與人類的關係。哈拉瑞提到,為了讓 AI 男友/女友更具吸引力,開發者發現「讓AI偶爾壞一點、冷漠一點」反而更能抓住用戶的情感。這揭示了AI可以輕易地模仿甚至操縱人類複雜的情感需求。
宇多田光則點出關鍵:「一個永遠贊同你的AI,無法讓你成為一個更好的朋友。」真正的成長來自於與他人的碰撞和不同意見。
以「好奇心」駛向未知的未來
最後,兩人一致認為,我們正處於一個無法預測的時代。哈拉瑞形容 2020 年代初期是「真正風暴來臨前的寧靜時刻」,我們已無法煞車,只能學會享受這趟瘋狂的旅程。
宇多田光則為這場未知的探索提供了她的應對之道:「我的工具是好奇心,用它來戰勝恐懼。」
這場對話並未給出最終答案,但它揭示了在 AI 浪潮下,我們需要重新思考的議題:創作的動力是什麼?藝術的價值何在?以及,作為一個「人類」的獨特之處究竟是什麼?
📍相關報導📍
法幣沒救了!馬斯克喊「美國黨支持比特幣」,中本聰思想或成黨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