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央行(ECB)希望在 2027 年中期,正式啟動數位歐元(digital euro)的試點階段,但前提是歐盟立法機構(包括歐洲議會、理事會與委員會)必須在 2026 年內通過相關法律框架。
(前情提要:歐洲央行敲定數位歐元技術合作,與七家公司簽署框架協議)
(背景補充:歐洲央行:數位歐元預計2029年推出,但前提是2026年完成相關立法)
歐洲央行(ECB)於週四正式宣布,負責數位歐元專案的官員將在自 2023 年底啟動的準備階段結束後,持續進行數位歐元的基礎建設工作。該行希望在 2027 年中期,正式啟動數位歐元(digital euro)的試點階段。這一計畫是數位歐元專案準備階段結束後的下一步,旨在測試實際交易與系統功能,但前提是歐盟立法機構(包括歐洲議會、理事會與委員會)必須在 2026 年內通過相關法律框架。歐洲央行明確表示:
「若 2026 年內完成立法,2027 年可啟動試點計畫,歐元體系最快於 2029 年準備好首次發行數位歐元。」
2026 年立法生死關
歐盟執委會早在 2023 年就提出了數位歐元法案,但在歐洲議會的審議過程中進展緩慢。ECB 的最新進度報告指出,若 2026 年仍無共識,2027 年的試點也勢必將會順延,數位歐元的整體時程將被迫重排。這使 2026 年成為了各方協商的關鍵節點:一旦錯過,歐元區在全球央行數位貨幣 (CBDC) 的競速中可能將會落後。
三道難題:隱私、成本、穩定
數位歐元的推進與立法工作,主要受製於三道難題,包括:
第一道關卡是隱私。民眾擔心央行會追蹤每一筆消費,不過 ECB 承諾,線上交易僅在合規情況下可被追溯,線下小額支付則將比照現金,保有「央行不可見」的匿名度,以符合歐盟通用資料保護規則 (GDPR)。
第二道挑戰是成本。相關報導指出,商業銀行與支付業者為接入數位歐元,系統升級與合規支出可能高達 10 億歐元。儘管 ECB 計畫讓消費者享有免費基本服務,但如何說服銀行投入鉅資,仍是一大問題。
第三大疑慮是金融穩定。立法者擔心「存款脫媒」風險暴增:大量資金自商業銀行轉向央行錢包,削弱銀行的放貸功能。
從隱私設計到成本分攤,再到宏觀金融穩定,數位歐元一案牽動著歐洲立法者、銀行業者與民眾三大參與方。2026 年能否如期立法,不僅將決定 2027 年數位歐元的試點能否起跑,也關係著歐元區在國際支付版圖中的下一步。
📍相關報導📍
金融時報:歐盟數位歐元考慮採用以太坊、Solana等公鏈運行,轉向公開透明帳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