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在 Willow 導入「量子回聲」演算法,速度超越超級電腦 Frontier 13,000 倍,量子計算機如影隨形,比特幣加密層或被悄然撬開,專家開始論戰比特幣破解時程與民眾資產防禦。
(前情提要:Solana 創辦人警告比特幣快破解了:2030年前沒升級抗量子就會崩盤)
(背景補充:薩爾瓦多將 6285 枚比特幣拆分到 14 個錢包:抵禦量子攻擊威脅)
量子計算機正逼近加密世界的防線。Google 本週正式宣布,旗下 Willow 量子晶片結合「量子回聲」(Quantum Echoes)演算法,完成全球首例「可驗證」量子優勢。研究團隊指出,Frontier 超級電腦需要約 3.2 年才能算出的 OTOC 任務,Willow 僅花 2 小時,速度領先 13,000 倍,象徵量子運算首次可被獨立驗證並具備實務價值,也引發比特幣破解聯想。
隱形量子攻擊的運作方式
Naoris Protocol 執行長 David Carvalho 點出此危機的關鍵。他說:
這是自全球金融危機以來比特幣面臨的最大單一威脅…發生前一切看起來都像合法訪問,但它可能早已掌控系統數月(幽靈攻擊)。
假如技術持續演進,攻擊者若擁有足夠強大的量子計算機,可利用 Shor 演算法由公開的公鑰推導出私鑰,形同握有萬能鑰匙,目前估計已有約 665 萬枚比特幣因地址重複使用而長期暴露公鑰。
錢包被攻破後的市場連鎖效應
一旦攻擊成真,最早被鎖定的可能是早期未曾變更地址的錢包。Quranium 執行長 Kapil Dhiman 警告,中本聰持有的巨量比特幣可能首當其衝;若這些多年未動的幣忽然轉移,市場信心勢必崩潰,比特幣價格將急速下探,透過衍生品進一步衝擊傳統資本市場。
更棘手的是,區塊鏈驗證機制不會報錯,區塊照常產生,帳本形式上完好無缺,卻已失去真實所有權的映射。
反對聲浪:杞人憂天
對於Google重大突破,Mysten Labs 共同創辦人兼首席密碼學家 Kostas Kryptos Chalkias 提及,目前能處理位元數仍遠不及破解比特幣所需,即使有重大進展,但仍還有約十年以上的時間差才有可能實現。
目前沒有證據表明任何計算機,即使是機密計算機,都不能夠破解現代密碼學。我們距離這一目標還有至少 10 年的時間。
而另一名科技博主Mental Outlaw表示,現代加密金鑰的長度範圍從 2,048 位元到 4,096 位元,而目前的量子電腦只能破解大約 22 位元或更短的金鑰,要破解更高位元的計算是超越指數級別的難度,很長一段時間不可能出現大量的量子位元數升級。
比特幣防禦:去中心化難題
不管量子專家如何論戰,能破解傳統密碼的量子電腦「還有多久」?傳統機構已未雨綢繆的展開後量子加密 (PQC) 部署。比特幣則受限於去中心化治理,任何重大變更都需礦工、節點與使用者形成共識。
目前,比特幣社群已提出相關解方:例如比特幣改進提案 360,提出「Pay to Quantum Resistant Hash (P2QRH)」機制,嘗試引入 NIST 推薦的 ML-DSA、SLH-DSA 簽章,並力求避免硬分叉。以太坊開發者也在測試基於格的簽名;新鏈如 Naoris Protocol、Quranium 及 Quantum Resistant Ledger 則從架構層面納入量子安全。
專家推估,能實際破解 ECDSA 的量子計算機或於 10 至 15 年後出現,時間表指向 2030 年代中期。對一般用戶來說,最直接的防護是養成「新收款、新地址」的習慣,盡量減少公鑰曝光,在量子時代真正來臨前,把風險到最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