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第三季營收創高但獲利驟減31%,自駕與機器人押注推高成本,引發市場批判獲利像傳統車廠,自由現金流仍強勁,關稅逆風與價格戰壓縮毛利
(前情提要:特斯拉Optimus機器人「功夫對打」像真人覺醒!馬斯克:V3版本很不一樣)
(背景補充:馬斯克成首位身價破5000億美元富豪!特斯拉、SpaceX 與 xAI 三引擎共振)
伴隨美股盤後報價跳水3%,馬斯克的特斯拉 (Tesla) 交出了一份複雜的 Q3 財報:營收 281 億美元刷新紀錄,經調整後每股盈餘卻掉到 0.50 美元,年減 31%。在傳統車廠與高科技身份拉扯下,這家公司正同時面對宏觀政策逆風與昂貴轉型賭注。

營收增長難掩獲利急凍
第三季營收年增 12%,終結了連兩季的下滑,然而多頭無法忽視成本暴增:營運支出 34 億美元,季增 50%,主要灌注在人工智慧 (AI)、全自動輔助駕駛 (FSD) 與人形機器人計畫。毛利率僅 18%,若扣掉監管信用額度,汽車業務毛利率進一步縮水到 15.4%。《Karobaar Capital》投資長庫爾希德直言:
特斯拉的股價表現像一個 AI 平台,但財報數據卻更像一家傳統車廠般糟糕。
監管信用額度對獲利的貢獻從 7.39 億美元腰斬到 4.17 億美元,也讓短期盈餘缺少緩衝。
電動車主業掙扎中
據財報內容分析,美國 7,500 美元電動車稅收減免即將結束,短暫推升 Q3 出貨量;但川普政府對進口零組件調高關稅,直接拉高了 4 億美元製造成本。為維繫市占,特斯拉下調 Model Y 與 Model 3 Standard 售價 5,000 至 5,500 美元,雖然撐住訂單卻擠壓利潤,把獲利率推向低檔。
為了增加特斯拉車款覆蓋,近期特斯拉更是準備上市減配版車款 Model 3 Standard 和 Model Y Standard,拔掉加熱座椅與頭頂的玻璃天窗,分別售價為 34900、39900 美元力求突破僵固的價位區間,但推出此舉被現有車主與粉絲批評是讓特斯拉品牌價值下降,市場接受度如何仍有待觀察。

AI 與機器人、自動駕駛、比特幣:昂貴但關鍵
面對高額的支出與研發,馬斯克選擇加碼未來:xAI、Dojo 超級電腦升級、自研晶片、以及人形機器人 Optimus 的第一代產線都在燒錢。公司設定 2026 年量產 Cybercab 自駕計程車、Semi 電動卡車與 Megapack 3 電池;Optimus V3 也鎖定同年量產。財報裡出現一抹意外亮點,持有的比特幣因價格上漲產生約 8,000 萬美元未實現利潤,雖不足以改寫整體獲利,但象徵特斯拉依舊擅長運用資產組合。
在成本高漲的同時,公司第三季自由現金流逼近 40 億美元,遠優於市場預期,為漫長轉型提供了能見度。《CFRA》分析師尼爾森提醒,投資人對「短中期盈餘成長彈性」的疑慮不會在一朝一夕消失,但強勁現金流與持續擴大的能源業務,而最新版的 FSD 14 也取得了不菲的評價與測試,這些資產仍為特斯拉在風雨之中保留緩衝。
整體來看,特斯拉正站在十字路口:一端是關稅、價格戰與監管收入下滑的不確定,一端是 AI、機器人與自駕願景的長期回報。未來幾季,如何在不犧牲財務穩健的前提下,轉化高額研發為可見營收,將決定這家電動車龍頭能否成功蛻變為橫跨交通、能源與智能機器的科技平台。

📍相關報導📍
Grok要取代維基百科?馬斯克透露xAI正開發「Grokipedia」:比Wikipedia有超大改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