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薩克國家銀行將設立受國家監管的「加密貨幣儲備」,計劃把查扣的加密貨幣以及國營礦場挖出的比特幣直接納入國庫。
(前情提要:哈薩克推出「CryptoCity」計劃:建立數位實驗區,加密貨幣融入日常支付)
(背景補充:哈薩克央行喊 2025 全面邁向 CBDC:已推動數位坦吉試點加速退稅流程)
又有國家央行在加密貨幣儲備跨出重大一步,根據《The Block》6 月 30 日報導,哈薩克國家銀行將設立受國家監管的「加密貨幣儲備」,計劃把查扣的加密貨幣以及國營礦場挖出的比特幣直接納入國庫。
儲備機制與法制進度
報導指出,哈薩克「加密貨幣儲備」將由哈薩克國家銀行 (NBK) 旗下附屬機構統一託管。資金來源分為兩條:其一是司法機關沒收的非法加密資產;其二則是國營或合資礦場定期上繳的挖礦收益。
另外,資產保管將採「冷錢包+多簽」的方式,官方還將公開鏈上地址,並接受第三方年度審計。對此,哈薩克央行總裁 Timur Suleimenov 在 6 月 30 日記者會上指出:
「單一託管與透明帳簿能把風險降到最小,這是任何主權基金都應遵循的原則。」
目前,立法草案正由司法部與金融監管局彙整,啟動日期與目標規模仍待國會審議。
機會與挑戰並存
目前,在美國政府的帶動下,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討論把比特幣納入主權儲備。支持者認為,這一做法可分散外匯組合,減少對美元的依賴,並降低系統性風險。
不過反對者也分析指出,這也帶來了價格波動、錢包安全等相關風險。例如,IMF 在 2025 年 5 月區域經濟展望中就提醒,高波動性加密資產若未充分得到對沖,可能將放大主權國家的債務。
📍相關報導📍
Telegram 將在哈薩克設立辦事處,當地政府:向監管合規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