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會議員本週稍早致函 SEC,要求將阿里巴巴、百度等 25 家中概股下市,理由是國家安全及軍事關聯,引發市場對潛在下市潮及美中資本戰升級的擔憂。
(前情提要:川普執政百日亮紅燈!支持率不到四成創美總統80年來最差,關稅戰真讓USA重新偉大?)
(背景補充:馬斯克退出DOGE下一步?川普推OPM「強調忠於總統」繼續開除聯邦冗員)
美國的政策風向正為在美上市的中國公司帶來一股強勁逆流。據《金融時報》昨日報導,眾議院中國事務委員會共和黨主席 John Moolenaar 和參議院高齡事務委員會共和黨主席 Rick Scott,在週五正式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發函,劍指包括阿里巴巴、百度在內的 25 家中國企業,強烈建議 SEC 將他們從美國交易所下市。
國會施壓:中概股面臨下市危機
國會議員們強調,這些實體從美國投資者資本中獲益的同時,卻推進中國共產黨的戰略目標,支持軍事現代化和嚴重侵犯人權的行為。他們直言,這對美國投資者構成了不可接受的風險。
議員們認為,這些中國公司無論表面上多麼商業化,最終都被「用於不正當的國家目的」。因為中國法律允許公司「系統性地對美國投資者隱瞞」其國家從屬關係,這為美國投資者帶來了「不可預測的風險,而加強披露無法減輕」。
許多被提及的公司不僅被指「不透明」,而且被認為「積極融入中國軍事和監控機構」。例如,汽車感測器公司 Hesai 已被五角大樓列入涉嫌中國軍事關聯企業名單。
騰訊音樂的母公司騰訊控股也因類似原因被列入黑名單。此外,大全新能源曾因涉嫌在新疆存在強迫勞動問題,而被美國商務部列入實體清單。這些情況突顯了潛在的國家安全風險,並可能轉化為投資者面臨的法律和合規風險,對全球投資者敲響了一記警鐘。
《外國公司問責法案》:下市的法律武器
至於國會能施壓 SEC 要求中概股下市的法律基礎,主要來自《外國公司問責法案》(HFCAA)。
這項法案賦予 SEC 暫停交易及強制下市的權力,特別是針對未能遵守美國審計標準或未能充分披露與外國政府關係的外國公司。
隨著新任 SEC 主席 Paul Atkins 於 2025 年 4 月宣誓就職,市場預期他可能會加速對不合規或被認為與中國軍方有關聯的公司的執法行動。
根據 HFCAA,若公司連續兩年未能符合美國公眾公司會計監督委員會(PCAOB)的審計檢查要求,SEC 便可啟動下市程序。考慮到 2025 年 4 月是許多公司財年報告的截止日期,假若這項法案真的開始執行,可能在 2026 年觸發實際的下市潮。
強制下市的市場衝擊與應對
強制下市的潛在行動可能對市場造成顯著影響。截至今年 3 月,共有 286 家中國公司在美國交易所上市,總市值超過 1 兆美元。高盛(Goldman Sachs)就曾警告,美中金融脫鉤可能導致股票和債券市場出現高達 2.5 兆美元的拋售。
而對於零售投資者而言,像阿里巴巴這樣零售股東持股比例高達 40% 的公司,強制下市可能引發恐慌性拋售並導致流動性緊縮。前美中經濟與安全審查委員會主席 Roger Robinson 就認為,美國投資者對主要對手長達多年的「數兆美元承保」將會逐漸結束。
中美兩方的回應
據了解,對於美國國會的施壓,中國政府已透過中國大使館表達了強烈反對。北京認為美國「過度擴大國家安全概念,利用國家機器和長臂管轄來打壓中國公司」,並反對「將貿易和技術問題變成政治武器」批評美國針對中國企業的行動是不公平的,是遏制中國經濟崛起的一部分。
另一方面,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表示,新任主席 Paul Atkins 將會直接回覆國會議員的信函,但尚未公布具體的政策舉措。
這場關乎國家安全利益與全球資本流動的角力,以《外國公司問責法案》為法律武器,直指所謂與中國軍方及國家利益緊密相連的企業,反映出政治、國家安全、經濟和金融監管因素的複雜交織。未來,SEC 的具體行動、中國可能採取的反制措施以及美中關係的整體走向,都將深刻影響這場風暴的走向。